2008年9月25日木曜日

“什锦八宝饭”官方钦可 政治神秘化被撬动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subject_details.php?nid=357138&id=443307

“什锦八宝饭”官方钦可 政治神秘化被撬动

凯迪网络 2008-09-09 11:40:45


“什锦八宝饭”与“奥巴马女郎”


9月4日,人民网时政频道推出“什锦八宝饭”FANS圈网页,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粉丝提供表达,交流,讨论的平台。此举也意味着,此前只是在坊间网络流传的“什锦八宝饭”,正式得到官方认同,居庙堂之高的核心政治层与网络草根民意,开始对接,从而开启一种崭新的政治形态。

相关的调查表明,“什锦八宝饭”的主要构成人员为“80后”,在他们口里,“胡哥”,“宝宝”这种亲昵的称呼,代替了“主席”,“总理”这些严肃的政治语言,其中洋溢的个性气息和平等,轻松的氛围,令人耳目一新。

“什锦八宝饭”在2008年方横空出世,自有其原因。08年乃大事之年,冰封大地的雪灾,拉萨骚乱和奥运火炬传递事件,举国悲恸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做为最高领导者,胡温在此一系列的大事件中,表现出政治家良好的大局观和历史责任感,深得民心,因而引发了一批“80后”的爱戴仰慕,亦是顺理成章。

思考“什锦八宝饭”,不由联想起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击败政治女强人希拉里,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其在美国青年中的高人气,或言之是美国的“80后”吧,其竞选筹款,大部分来源于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网络的小额捐款,而被惊呼拥有“网络提款机”,自然在筹款能力上远胜对手一筹。在这些网络社区,奥巴马拥有无数的粉丝团体,他(她)们建立博客,群组,交流信息,无处不在,活力四射,毫无顾忌的为奥巴马呐喊组委,更有一位叫埃廷格(Amber Lee Ettinger),制造了充满热力的《我爱奥巴马》的视频,瞬间红透网络,成为“奥巴马女郎”。为奥巴马的竞选笼络了巨大的人气。

同样,观瞻“什锦八宝饭”的青春青春风暴,无疑也会找到足够可乐观的理由。

长久以来,“政治神秘化”曾是中国传统一种,虽然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形态日益变化,民众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逐渐扩大,种种政治禁忌开始打破,然而,“红墙之内,何等人事?”却依然故旧。此种情形下,社会底层(基层)民意的表达,与执政党最高层之间的联系对接,无疑有诸多不便,如此,造成的“信息堵塞,民意难畅”势必会给核心领导层的科学民主决策带来诸多制约。如何更广泛的听取民意,形成通畅的民意表达路径和萃取机制,政治”去神化”应该是应有之义。“什锦八宝饭”的青春活力,率性无忌,以及“胡哥”,“宝宝”做为偶像所带来的身份转换,无疑将使得执政者以更多平民化,生活化的姿态出现在民众之前。倘若说,“去神化”之后,能够更合理的促进社会底层(基层)民意与执政者的联系对接,那何尝不是往后持续改革的福音?

非止“胡哥”,“宝宝”,对于所有的执政者而言,如何开始适应这种由“80后”青春风暴所带来的政治形态的转换,如何更积极更合理的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实现与民意的“无缝链接”,无疑也是执政党自身演变,由统治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推进的内在要求。

之于青年而言,并非远离政治,而是以何种方式关注政治,参与政治?青年的热情,活力和理想主义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往往会带有诸多青春狂想,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味道,而在理性,建设性上有诸多不足。比如在“什锦八宝饭”中,赞誉,爱戴,仰慕无疑是主流情绪,然而,在如何批判现实,理性建议,乃至提供建设性观点和方案上,却乏善可陈。如何修补这方面的欠缺,也许是每一个合格“什锦八宝饭”今后的成长之路。

“什锦八宝饭”与“奥巴马女郎”,世界虽大,但总有些东西是共同,足可欣慰!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