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日曜日

男友废墟外向被困女友求婚

男友废墟外向被困女友求婚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subject_details.php?nid=344259&id=437375

京华时报 2008-05-17 22:21:38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昨天,当贺晨曦从北川县农业发展银行废墟被救出来的时候,她已经被埋在废墟下102个小时。废墟旁,一名男子不停地跟废墟内的贺晨曦说话,这就是她的男友郑广明。

  贺晨曦今年26岁,她和男友郑广明平时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就是结婚。5月12日,北川县农业发展银行在地震中被夷为废墟,贺晨曦也被压在了下面。数天来郑广明一直在银行的废墟旁寻找女友的踪迹。两天前,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贺晨曦被发现。从那一刻起,郑广明昼夜守候在贺晨曦身旁,不停地冲着废墟的缝隙与贺晨曦聊天。

  “咱们结婚吧,你是喜欢中式婚礼,还是西式的啊?西式的婚纱很漂亮。”两天里,郑广明一刻不停地与贺晨曦说话。直到昨天晚上,在救援人员不懈的努力下,贺晨曦被从废墟中拯救出来。

  两天两夜的生死守候,让这对恋人的感情更加深厚。目前,贺晨曦意识清醒,状态良好。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几个小孩子还是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当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时,上天也泣不成声了。

一个年轻母亲没有发出的手机短信

一个年轻母亲没有发出的手机短信

万维读者网 2008-05-17 17:36:20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一个年轻的母亲最后未发出的手机短信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

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2008年5月15日木曜日

转贴: 老師張臂護4學生 自己牺牲的故事

http://bbs2.creaders.net/tea/messages/1694697.html

送交者: 转转贴而已 2008年5月14日06:47:32 于 [茗香茶语]http://www.bbsland.com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ch-news.php?nt_seq_id=1715902

【本報北京十四日電】四川大地震,傳出許多犧牲、救人的感人事跡,德陽市東汽中學遇難教師譚千秋,地震中張開雙臂護住四個學生……

新華網報導,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裡連續救出了四個學生。

一名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媒體說:「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四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那個老師呢?」「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告訴記者,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屍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裡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被扒出來的。據報導,譚千秋被發現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

「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四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蓉撲到丈夫遺體上放聲慟哭。張關蓉仔細擦拭著丈夫遺體:臉上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髮,梳成他生前習慣的髮型。譚老師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1.33美分:美国--中国优质电话卡,质优价廉,无任何隐含费用

精彩电视剧,热门电影,流行音乐,实用生活指南,尽在易尚购物网!

新东方3980快译通- 独家授权使用新东方核心教材, 超强辞库, MP3式储存及播放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 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所有跟贴:
这是真正的中国人!!! /无内容 - fair123456 5/14/08 (0)

2008年5月13日火曜日

j-marketing

http://www.jmrlsi.co.jp/menu/senryaku/overview/canon.html

难以置信的事实: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让人汗颜

难以置信的事实: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让人汗颜
http://bbs3.creaders.net/forums/general/messages/611864.html
送交者: XWZJ 2008年5月11日21:53:17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过去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泥潭。面对中国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趋势,某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幻觉”:中国即将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制有人相信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一些热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现得对日本满不在乎。 
  有段时间,北京盛传着一个笑话,说将来全球只要有三个经济学家就够了,一个懂美国经济,一个懂欧洲经济,还有一个懂中国经济的。至于日本,回答是轻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中日两国的差距,中国真正的状况值得国人警省,而不能再陷于自欺欺人的幻觉之中不可自拨。 
     
  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 
     
  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 
     
  以汇率折算的经济总量比较中难免有误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购买力平价或真实比价计算,大多数的统计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经济总量仍相差1-2倍。 
     
  中国近年来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战后的第一个1/4世纪,日本即轻松成为全球第二号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过去20多年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GDP总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并且以诸多指标衡量,根本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海外。中国近年来以引进外资多多为傲,然而日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达到3.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中国全部GDP的2.3倍,其制造业在海外的销售总额为1.3万多亿美元,与中国的GDP相当。如此强大的一个隐形的“海外日本”,足令开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着口号,迈着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汗颜! 
     
  经济结构比较:1999年,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显的“后工业社会”。1975年,日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是14.7:53:32.3,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前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按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化定义,一个国家工业化全部实现的标志:一是农业产值在15%以下,这条线中国可以说刚刚跨过;二是农业就业在20%以下,中国目前仍高达50%,可以说还远远不够线;三是城镇人口比重须在60%以上,中国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远的距离。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8%,大概与今天的中国相当,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投资开始进入旺盛期。举国上下为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欢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国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进入到了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并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过渡。仅从工业结构上看,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增长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世界工厂”的牵引。据笔者的测算,2003年中国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高达63%。然而,从制造业总产值计算,2003年日本是9111亿美元,中国为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显然,中国远称不上“世界工厂”,日本却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制造业中心。 
    
  按过去的赶超速度,在“世界工厂”的道路上,中国要赶上日本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来会越走越艰难,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劳工问题、市场问题都会困扰中国。 
     
  日本的人均资源也很贫乏,但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而扬长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长最快的时期,日本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从81.4%上升到96.0%,而矿业从10.1%下降到0.62%,电力、煤气、供水等基础产业从7.74%下降到3.38%。中国也是人均资源不丰富的国家,但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K廉价出卖资源。以2000年为证,中国资源型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54.5%,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轻工业的62.0%,采掘和原料工业占重工业的50.5%。 
     
  中国现在开始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进得多。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中国人又喜欢高谈“老子”,讲“天人合一”,可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珍惜何尝比得上日本?!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然而,2004年经济增长甫一发力,GDP总量刚刚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担心中国长期增长会否导致全球资源不足,“中国会不会饿死全世界”? 

  事实上,中国应该谦虚地向日本学习,并且要象日本那样去倍加珍惜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中国眼下正进入一个苦心制订种种“能源战略”和“资源战略”的热潮,其实,大道至简,中国应该象日本那样,眼光向内、锐意挖潜,如此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翻上好几番。 
    
  中国劳工多,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优势,可是中国却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劳力,从而大大抵消了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同样是高速增长时期,1960年至1975年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07%;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5.19%,按美元计年均增长2.59%。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对比充分表明,中国的高速增长靠的是人海战术,日本靠的却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战术,中国的增长还靠大量投资,可是投资质量又如何呢?都说日本坏帐严重,可是在从高速增长走向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日本银行的坏帐率仅5%,而中国在2000年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28.78%,如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则不良贷款率近45%。显然,同日本相比,中国的投资效率与效益要猛回头。 
     
  R&D(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0年,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的支出为896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历史上第一次达到1个百分点。而同一指标,日本2000年是3.12,不仅远高于中国,也高于美国的2.65、以及德国的2.37、法国的2.17、英国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实上,1990以来日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科技兴国方面具有坚韧不拨的决心,也无意中泄露出这个国家富强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为本、科技领先。这一指标当然还显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国人所想像的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只有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才舍得哪些花大本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相比之下,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乃至一般的国民,都显得是那样的急功近利和让人失望。中国人更喜欢喊喊“科技兴国”的口号,或者在网上大骂日本人过过嘴瘾,却不愿意花时间去补习科学知识。 
     
  专利发明方面:1995年,中国申请专利数只全世界的1.45%,批准量占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请专利数占全世界的13.48%,批准数占全世界的15.3%。韩国产业银行日前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若以韩国为基准(100)予以换算,则中国为76.5、日本为110.5。 
     
  中国人还必须时时记住的一个数字就是: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12人,中国仍是0。一位伟人说得好:“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做比说要难得多! 
     
  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业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 
     
  中国企业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并不断向外企流失。而每万名劳动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员数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为109.3人,高于美国的73.8人、法国的60.3人、德国的59.6人以及英国的54.8人。 
     
  中国以进入世界500强为企业发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而日本1994年的时候,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家数与美国平分秋色、并抱揽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当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国只有12席,而且多是垄断型国有企业,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 
     
  你敢想像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世界500强中家数最多的国家吗?你敢想像中国企业占据世界500强头席,并且包揽前四名的盛景呢?这样的日子也许有一天会到来。可是,我们的邻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个诚实的中国人,一个立志全球的中国企业家,是否应对此表示一分敬意?! 
     
  经济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国人均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为中国的31倍。仅以人均GDP作为收入计,中国只相当于日本1966年的水平。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准的指标。2002年,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是22.3%,而中国目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也就是说,中国人目前生活支出主要是忙乎吃,日本却将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国是生存消费,日本是发展消费。 
     
  然而,最可悲的莫过于,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日本“60年代”、消费支出只够吃喝的中国人往往在感觉中自己很富,并且经常会表现得大手大脚(如有人主张大.大办奥运会),而生活水平位居全球最高之列的日本人却经常在国际上哭穷,并且处处厉行节约,常常“小气”得惊人! 
     
  谁比谁傻?谁是真傻? 
    
  住房: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8平方米,日本是25平方米。国土面积极为狭小的日本是中国的1.4倍。 
     
  百姓生活不仅看人均收入,还要看收入差距。200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14,已达到国际警戒线水平,中国被公认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相反,又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日本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却是全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0.285,可以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时期。 
     
  失业率指标:据我国国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失业人数为795万人,分别比去年底上升0.2%和25万人。但这个数据遗漏太多,学者们估计,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包括登记失业、下岗职工和其他类型的失业,总计大约在8%至10%(王梦奎,2003)。 
     
  中国的媒体经常报道日本这些年经济困难、失业率很高,似乎日本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其实,日本失业率最高时也不过5.5%。2003年,随着经济回升,平均失业率很快回落至5.3%。 

  教育:中国人一向自认为最重视教育,并且一再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的父母也的确是对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的缺乏,由于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今天的中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的15%以上,离教育现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相差25%。 
     
  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视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中日两国的教育相差多远呢?据估计,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再来看与百姓智力开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指标:2003年底,中国网民数已接近8000万,一个庞大的“E国”诞生,但全中国上网普及率却很低,才6.2%。 
     
  日本的人口比中国少得多,但同一时期上网人数达到7730万人,普及率突破60%,几乎所有14 -75岁的日本人都可以上网。 
     
  此外,日本的网络更加发达,宽带通信费用低速度快,宽带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才0.8%,被评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的网络速度慢,服务差,宽带网使用处于起步阶段,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的住宅宽带普及才超过30%,全国一般地方水平则相当低。 
     
  中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为27%,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日本个人电脑普及率为36%,移动电话普及率69%。两者的差距亦是明显的。 
     
  也许有人说了,日本不过是强在经济和科技,强在物质而已,日本文明却没有什么可夸的。文明的题目是一个大题目,笔者不敢在这里进行比较,但可以通过一些中国人非常关心的社会性指标,来管中窥豹。 
     
  众所周知,从社会信用和国民素质看,日本人普遍被认为工作认真、讲求效率,守时、重信用、讲礼节;日本的企业亦以讲究信用、产品质量精良着称于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无论是走到拥挤的地铁,还是人头攒动的商场,地面都光洁如新,地铁的墙壁上也看不到乱写乱画的现象;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所抽烟和吃零食,更没有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繁华的东京、大阪,还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个交警,汽车、人流严格按红绿灯指示行动,一丝不苟。 

     

  反观“文明古国”的我国,情况如何呢? 
     
  如果说,那是因为中国人的物质文明还不够,“仓禀实而知礼节”。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强调“客观原因”的民族了。可是,我来问你,中国人如今的收入水平相当于1960年的日本,文明礼貌却远不及,也比不上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好几倍的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更没有盛唐时期的风雅儒爱,真的是“仓禀实而知礼节”吗? 
     
  企业信用:前面已提到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呆坏帐记录举世无双,这说明中国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很差的。除此之外,企业拖欠亦是世上少有。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有企业相互拖欠货款已经超过1.6万亿元,造假经济的规模高达1270多亿元,国家为此每年损失税收250多亿元。 
     
  另据有关部门调查,2001年全国有283家名优企业的650多种产品被假冒产品侵权伪造,上半年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共查处各类合同欺诈等违法犯罪案件5338起,比前年同期上升61%(候云春,2002)。这又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企业坑蒙拐骗正在严重侵蚀这个国家的市场经济。 
     
  近年来,又添一个新的现象,就是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愈演愈炽。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目前中国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元左右,其中建筑业占70%以上。有些地方,包工头欠民工的钱,建筑商欠包工头的钱,追到最后,发现竟然是地方政府欠建筑商的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各地政府拖欠工程款占全部拖欠工程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信用正在让中国年轻的市场经济付出代价。而中国的学者现在终于开始明白,信用问题的解决,光靠外部的法律监管、内部的企业治理结构都是不够的,还要靠人们心中的文化,乃至信仰。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被破坏得差不多了,要构建文化资源,中国人不知从何入手。而日本却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居然将武士对于主人的忠诚转变成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进而建立起全社会的工商信用。 
     
  离婚率:中国人无论想不到,2001年,“后现代化社会”的日本离婚率才0.23%,是亚洲各国中最低的。而传统上一向注重家庭的中国社会却在逐年上升,1980年,中国的离婚率为4.75%到1997年上升到13%,上升了8.25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在过去20年中,离婚率增加了20倍,令全球侧目:中国人怎么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包含两性之间神圣的关系。日益缺乏稳定的中国家庭生活,会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是更加不负责任,更加追求私欲还是更多的心灵自由、更多的个性解放? 
     
  腐败: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但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日本还是世界上较为廉洁的国家之一。今年3月25日,着名的反腐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透明国际”发布了《2004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对世界各地区腐败形势进行了评估。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清廉指数得分为3.4分,与斯里兰卡和叙利亚并列第66位,日本却处于最清廉的前30个国家之列。 
     
  中国现在正从追求GDP转向“科学发展观”。可是,中国已经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森林面积只剩下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才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0.6公顷的21.3%。而日本的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那布满绿树、风光秀丽、诗意盎然、滋养了李白和杜甫的古国,如今已沦为中国人的了然残梦!日益被工业污染的大地、荒漠化占1/3以上的奄奄一息的国土,断流的黄河,黄河化的长江,以及春天刮过北京的漫漫沙尘,就像是中华大地母亲的叹息,又像是天地间最严厉的一声声警告。中国,已经禁不住折腾,已经不堪重负了。 
     
  与大地一同干涸的还有中国人的心灵。比荒漠更加荒漠的也是中国人的心灵。 
     
  日本人何以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依然让国土保持锦绣,何以不让GDP蒙蔽了头脑,何以比中国人早走了半个世纪的科学发展观之路。中国人,是否应该放下“高贵”的身份,去认真地研究一下,学习一下? 
     
  中国的人均寿命是比较高的。2000年统计的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69.63岁和73.33岁。在中国人眼里,日本人是天底下劳动强度最大的国家,工作压力极大,可是,你想不到的是,日本却是世界最长寿的国家。2003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5.33岁,男性为78.33岁,均创下全球最高纪录。日本男女平均寿命已连续4年名列世界第一,而女性寿命从1985年以来一直名列第一。显然,中国人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没有日本人活得长寿。 
     
  日本是个什么国家呢?在许多人眼里,它似乎是一个野蛮的国家,一个从不知道认错的国家,一个生活压力大、国民不幸福的国家,一个甚至是无法理喻的国家。可是,从一个个统计数据的比较,我们却发现,日本是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并且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日本,决非等闲之辈,决非那个“幻觉”中日薄西山的国家,而是一个在许多方面都出类拨萃,值得中国人认真借鉴和学习的国家。而中国,也并非“幻觉”中已经崛起并即将超过周边这个伟大邻居的国家。中国,只是一个刚刚恢复元气,有着远大前程,同时需要在各方面倍加努力的国家而已。 
     
  也许,在一些中国愤青朋友的眼里,从来不耻于与日本人为伍,更别提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不过是仇人而已。就算是这样罢,但千万请记住一句话:对于你的仇人,最好的报复是“比他活得更好”,而不是不计代价地让对方活得更糟。 
    
  而要做到生活得比人家好,光有满腔的热血和喊破了天的口号是不够的,更加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真正的智慧以及扎扎实实的行动。




1.33美分:美国--中国优质电话卡,质优价廉,无任何隐含费用

精彩电视剧,热门电影,流行音乐,实用生活指南,尽在易尚购物网!

新东方3980快译通- 独家授权使用新东方核心教材, 超强辞库, MP3式储存及播放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 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所有跟贴:
我觉得不能片面去比较, /适中 - Hyjin 5/12/2008 (0)
日本有的中国都将会有,中国有的日本都未必会有。 /无内容 - 天籁唱星 5/12/2008 (0)
我在东京走迷了,在一小区看到墙上用中文写:中国人,你们都是罪 /较短 - mountain3 5/12/2008 (0)
愤青喊联日抗美(97-98),然后反日,现在又要联日抗美了,嘿嘿 /无内容 - 真实话语 5/12/2008 (0)
这篇文章以前阅过.25年前我去日本时那才汗颜. /适中 - 陆小民 5/12/2008 (1)
还有一点日本人无法和中国人比 /较短 - Hyjin 5/12/2008 (0)
日本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就算中国超了日本, /较短 - just2look 5/12/2008 (0)
中国将在3~4年内,在以汇率计算的GDP上赶上日本。(连接) /无内容 - 落英 5/12/2008 (0)
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远超日本。此文不对 。 /无内容 - 落英 5/12/2008 (3)
胡主席没头没脑的去拍日本人马匹也不对。可能误算了中国实力 /无内容 - 蒋家王朝 5/12/2008 (2)
在下没有细看新闻,胡怎样拍日本人马屁的? /无内容 - 落英 5/12/2008 (1)
他在闭着眼睛反华,反中国政府,不需要看的. /无内容 - 扁水陈 5/12/2008 (0)
呵呵,糊套套上日本磕头,愤青忙不迭转变立场。 /无内容 - 給点智商吧 5/11/2008 (0)

2008年5月10日土曜日

PS3の発表

やはり僕の表現能力不十分で、限られた時間で
おいしいところちゃんと伝わってないと感じています。
すみませんでした。

通常の考え方:
企画、研究開発の問題がすべてのプロセスを影響した

敢えてマーケティング戦略強調する考え方:
製品基本機能はオーバースペックだが、欠点の重さ、発熱は重要な欠点ではない
よって、マーケティングで適切な発売タイミング・イメージ設定
・価格設定・チャンネル供給など努力すれば十分に売れる商品である。
さえWiiの前に500万台売れたら、状況が変わる。
実際Wiiは今新規発売するハードに頼ってしまって、
ハードごとのソフト本数は売れてないから、これからはつらい状況である。

2008年5月8日木曜日

数落数落网络上的陈词滥句

数落数落网络上的陈词滥句
http://bbs2.creaders.net/life/messages/940219.html

送交者: 置身事内 2008年5月07日08:45:57 于 [五味斋]http://www.bbsland.com



洒家爱上网,算是个网虫,但属于那种看帖不回帖的令广大热心为网络添砖加瓦的GGMM们深恶痛绝的懒虫; 但懒虫有时也有喷俩句的冲动,因为实在受八了某些文章上的陈词滥句了! 这些词句刚出现时, 还有点儿新鲜感,可现在恨不得人人都抄,篇篇都用, 就实在有点俗不可耐,令俺难以容忍了。

俺知道这里好多鸟语是港怂台记们的“杰作”, 但大陆也有人跟着炒这等没文化的冷饭,着实让俺大生闷气。 党八股就不讲了,大家知道那是莫办法地事; 可你一个娱记,没人审你,为哈还套用别人的路子?自己就不能来点儿新鲜滴? 这里,洒家先给出10个出现最多的,最令洒家憎恶的词句, 算是抛砖引玉,望大虾们口吐白沫,口诛笔伐,批倒斗臭,将其逐出网界,永不复用!

No 1. “筑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似乎是某位大陆高人的杰作, 但现在用的最多,最滥的就是这句话, 似乎已进入党八股的阵容)

No 2. “跌碎一地眼镜”, “令人大跌眼镜” (这绝对是港怂们的鸟语)

No 3. “鸡皮疙瘩掉一地”, “抖落一地鸡皮疙瘩” (这句话太刺激了,键及此处,洒家屎都快夹不住了)

No 4. “XX近来热衷’房事’”,“XX只问’房事’, 不问性事” (买房置地,非用这个词来表示?自以为用词巧妙,其实奇傻无比, 只能显示作者心理龌龊)

No 5. “同志”, “走后门” (大陆的正常词汇楞让港怂们给糟蹋了,这绝对是正不敌邪的一个范例)

No 6. “惹火身材”,“胸涌澎湃” “眼球大吃冰激凌” (真真生猛,占尽人家姑娘口头上的便宜,侮辱了人家,也贬低了自己)

No 7. “师奶杀手”,“谋杀记者无数菲林” (港娱专用语,大陆现在跟进; 菲林是啥子鸟物?英语“Film”也,只有港怂才有这等洋为中用的本事)

No 8. “XX 震撼全场”, “中国让世界震惊” (这些夸张词,自摸起来确实很爽,问题是有人把它当回事吗)

No 9. “XX有房有车,身价千万”, “坐拥豪宅,宝马的成功人士” (俺大中华的评价标准也太低了吧)

No 10. “新人类”, “新新人类” “80后,90后”(本是倭人生造汉字, 国人却拿来供着, 其实远不及“傻逼青年过马路, 鸡屎拉一裤”来形容这代人过瘾)

还有什么?哪位想起来的,尽情往上加。

你信吗——中国历史上唯一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

你信吗——中国历史上唯一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343234&id=798252&dcid=8

中国经济网 2008-05-07 19:17:54




中国皇帝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还真有一个一生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其唯一的妻子就是张皇后。

  朱祐樘之所以会这样,和他的苦难童年有着莫大关系。

  朱祐樘(1470-15O5),是明朝的第九代皇帝。宪宗的第三子。宪宗在位23年生前宠幸贵妃万氏。这万贵妃比宪宗大了十多岁,自小侍候宪宗,万妃生的并不美,史称其是腰如水桶,面貌活拖拖一个大妈。可在宪宗面前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

 



 



  
明孝宗朱祐樘


  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曾奇怪的问宪宗为甚么宠爱万氏,宪宗答曰,有万氏在,睡的才安稳。后人有说宪宗患有疝气病,而万贵妃擅长按摸,宪宗所以离不开她。万贵妃年轻时曾经怀孕过一次,可惜流产掉了,以后因为年龄的问题再也未能生育。万贵妃因此伤心欲绝,把一腔愤怒都发泄到了其它妃子身上,凡怀孕的都被她暗中下毒或找罪名杀死,连太子也未能逃出毒手。

  到宪宗成化六年,宪宗连一个子嗣都没有了。成化三年,宪宗曾宠幸过一个身分低微的宫人纪氏。纪氏怀孕后被万氏得知,派人加害,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这样纪氏偷偷生下了后来的皇子朱祐樘。在一众宫女的呵护下,小皇子长到了6岁,这件事在后宫广为流传,可万贵妃始终恍然不知。

  宪宗的儿子接连死去,宪宗为此神伤不已。宪宗九年的一日,年已三十的宪宗召太监张敏替自己梳理头发,宪宗望着镜中自己憔瘁的面庞,忧虑的对张敏说年纪大了,可还没有太子。张敏马上拜服于地,讲出了纪氏生子的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怀恩也为张敏作证。宪宗听罢大喜,即召人迎取小皇子。


  
小皇子十分乖觉,见到宪宗即叩首称父亲。宪宗随即传喻内阁,告知皇子出生之事并大赦天下。
万贵妃闻训哭的死去活来,恨的牙跟紧咬,发誓报负并很快下毒手害死了纪氏,太监张敏知道自己最终定然不免,也吞金自尽了。年轻的祐樘却命大福大,很快(1475年)被立为太子并被周太后抱回后宫抚养,万贵妃几次欲加害均未得逞。祐樘在周太后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读书写字,讲经研武,终于为以后成为一代名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万妃请太子去其宫内玩,进上点心若干,祐樘不食,曰恐有毒。万妃大恐,思忖宪宗百年后自己定然难逃一死,便大肆在宪宗面前抵毁祐樘。这时宪宗已有好几个皇子了,在废立太子上还是游刃有余的。在万妃和太监梁芳的一再劝说下宪宗终于决定易储,召来司礼太监怀恩拟旨,不料怀恩以头碰地,死拒不从,宪宗无奈,罢了怀恩的司礼监掌印,欲继续易储。风雨飘摇之际,东岳泰山地震,钦天监奏报地震与太子有关,宪宗迷信,怕惹得天怒人怨,总算搁下了易储的念头。 

  万妃谋夺储位不成,于宪宗二十三年春一病不起,不久就郁郁而终了。宪宗得信,颓然叹道,万妃去了,我也活不长了,是年四月,宪宗果然患病,七月召太子辅政,八月宪宗驾崩,追随他心爱的万妃于地下去了。孝宗祐樘继位,年号弘治。

  孝宗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照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在日华人从“三把刀”到渐入主流

在日华人从“三把刀”到渐入主流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343229&id=798243&dcid=12

中评社 2008-05-07 16:56:34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北京人在纽约》、一部《上海人在东京》,不但将留学生文学推向顶峰,更记录了那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中国实行开放政策打开国门,走出国门的中国青年则在异国他乡演绎了坎坷的奋斗史。斗转星移,20多年过去,现在,这些当年的年轻人在日本还好吗?他们对中日关系又有哪些感受?在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重访日本之际,我们有缘采访了一位在东京的北京人。

  “中国领导人很亲民”


  
更多的人知道段跃中,是因为他出版的《35号投手温家宝》。

  中国侨网报导,2007年12月,这本印有中国总理身穿棒球服彩照封页的精装版书籍,在日本各大主要书店一推出,就引起了很大关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前驻日大使王毅还特意为此书题词。

  记者:这本书在日本反响如何?

  段:《35号投手温家宝》推出后反响特别大。我们是在中国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到任的祝贺酒会上首次发行这本书的。当时出席招待会的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在流览了此书后立刻表示,可以将此书转交日本首相、他幼时的同学和棒球队队友福田康夫,待他访华时,作为礼物送给温家宝总理。不久后,东京大学的一位学者就告诉我,已经先于谷野把书转交给福田首相了。

  另外,这本书上市后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和电子邮件,他们都说读了之后对于中国领导人平易近人的风范很感动,一些人买了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对于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日本,我们华人早就翘首以盼,所以我们还专门选择在胡主席访日之际推出了中文版。

  在日华人不再“三把刀”

  其实,《35号投手温家宝》只是段跃中担任总编辑的日本侨报出版社这几年来出版的近200本书中的一本。自1991年辞去《中国青年报》记者工作从北京赴日本自费留学,段跃中已在东京摸爬滚打了17年。

  谈起他的出版社和那些用日文或中文出版的书籍,可以感受到段跃中言语中的自豪感,而段跃中在日本事业的“成长”,也是近几年来在日华人生存状态明显改观的缩影。

  记者:据悉侨报出版社的出版物主要是关于中日关系和在日华侨华人的,那么目前在日华人的生存状态如何?

  段:目前在日华人已经超过70万。老一代华人即使在日本获得学位也很难进入主流社会,不过现在在日华人的地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日华人生存状态有了明显改观。可以说,从老一代华人的“三把刀”(菜刀、剃头刀、剪刀)到渐入主流,华人的努力的确让日本百姓刮目相看,每年日本首相也都会邀请华人参加樱花会等活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旅日华人在学历上有很大改变,在日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6000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更有好几万。现在,在日华人在各个领域都很活跃,可谓360行,行行都有华人活跃的身影。不但很多华人进入了日本的大学、研究机构任职,各大媒体里也都出现了华人记者的身影,在日成功创业的华人也不少,而且基本聚集在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科技领域,其中成功上市的企业就有4家。

  心与心的交流很重要

  除了在东京从事新闻出版活动,段跃中也尝试进行一些民间交流的工作,比如举办面向中国人的日语作文比赛和面向日本人的中文作文比赛。去年8月份,更在东京池袋创办了日本第一个“汉语角”。

  记者:日本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对中日关系关心吗?

  段:近几年来,日本老百姓中对中国话题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也许是学会中文更容易找工作,学习汉语几乎成了一种风潮。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有200多万人在学习中文。我们创办的“汉语角”,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寥寥十几人,发展到今天,已经跃升至900多人次了,参加的日本百姓中,既有85岁高龄的老人,也有4岁学语的孩童。

  但我在日本17年,总的一个感觉就是日本人对中国还不太瞭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民意识的变化,在很多日本朋友心中还不十分清楚。我们国人对日本也并不太瞭解,在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太理智的声音,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

  记者:那么症结何在?该如何来促进相互之间的进一步瞭解呢?

  段: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两国国民的交流不够是一个原因。日本的媒体在报导中国的时候,负面报导比较多。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有更多的日本朋友直接到中国来,或者和在日中国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此外,现在的外交,不仅仅是政府的外交,更多的是一种公共外交,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国民都是民间大使,都是一个外交官,都代表中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优秀风貌,传达给对方一个正确的中国文化的资讯,那么,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印象也会越来越好。

我在北美做模特的曲折经历

我在北美做模特的曲折经历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trd_id=214929

送交者: supermodel 2008月05月02日17:49:34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我就要做JC PENNY的平面模特了!

  这个星期五,我就要去做美国JC Penny秋季服装的平面模特了。这辈子我都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做模特,而且第一次就是帮这样一个大的品牌拍宣传照,我真的是开心极了。其实,星期五他们只会拍四组照片。为了这四组照片,他们一共找了四个亚洲模特。据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这次的秋季服装展示图的针对对象是美国加州的亚裔居民。在美国加州,亚裔居民的比例和白人不相上下,因此这个市场是商家绝不敢忽视的。

  别看他们只找到了四个亚裔女孩,而且工作拍摄的天数只是一天,但是这挑选的过程却是漫长而烦琐的。听选角导演说,最初报名的(寄出个人照片和简历的)亚洲女孩共有400人左右,从中,他们选出了100名左右通知参加试镜。当然,我就是其中之一。试镜当天,我穿着我心爱的BEBE连衣裙,高跟过膝的靴子,早早就到达了试镜的地方,但是没有料到,很多女孩子已经到了。说实话,我当时的唯一想法就是“她们个个看上去性感无比,都比我高,都比我漂亮,而且个个都感觉“劲儿劲儿(北京话,不怎么爱理人,特把自己当回事儿)的”。

  我顿时感到有点怯懦,嘲笑自己“就我这5"4""(1.65米)的身高也想当展示服装的模特?是不是有些痴人说梦呢?” 紧张的时候,我喜欢给饺子打电话,因为他总会在最适当的场合说最恰当的话为我打气。他告诉我说,我根本不是和她们竞争。我的优势不是在“性感”,而是我的亲切、自然、真诚和真实。他告诉我不要去装腔作势地“摆酷”,或是玩“性感”,因为那不是我的优势,或者说根本不是我。我要用来征服选角导演的应该是我的个性魅力和亲和力。"play to your strength".

  听了饺子的一番话,我回到了等候室。我看看周围的女孩子们,一个个挺着高高的胸脯,一副“亚洲公主”的模样,我就想,的确,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也不和你们比。我于是开始尝试和身边坐着的几个女孩子交谈。但是她们没什么话,而且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最关键的是,我看不到她们脸上的丝毫笑容。


  讲到这里,给大家提一个有意思的加州现象。在加州,亚洲女孩子特别受欢迎。因为不仅亚裔男孩子们喜欢亚洲女孩子,就是白人、黑人或是其他种族的男孩子都有很多很多的人非亚洲女孩子不约会。因此,亚洲女孩子,尤其是漂亮的亚洲女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被宠坏了。她们高傲的很,觉得自己炙手可热,因此就被某些人冠以“Asian Princess (亚洲公主)的头衔了。

  想到这里,我再看看我身旁的她们。她们手上提的包,不是CHANNEL, 就是GUCCI,那给人的感觉,明显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果然我被一帮“亚洲公主”包围着。

  到了我试镜的时候,导演让我摆不同的姿势,正面、侧面、背面,我轻松自然地摆着各种造型,但是我始终不忘的就是我秧秧的杀手锏,微笑。哈哈,没错。我并不是什么T台模特,我没有冷艳的美,也没有骨子里散发的性感,但是我有我的微笑,我的真诚,我要让相机捕捉到这一点。
  
 试镜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选角导演的电话,通知我参加一星期后的试衣复试。同时,选角导演告诉我说她把我的身高报成了5"6""(1.70米),因为那是JC Penny对模特身高的最低要求。选角导演告诉我说我看上去是5"6""的样子,所以反复叮嘱我说复试那天,一定要穿上高跟鞋。他们已经从100个人里面筛选到了8个人,而复试就是要在这最后的8个人里面选出4个模特拍四组照片。

  我又彷徨了。我哪里有1.70米呢?他们的确是在找模特啊,身高是很重要的因素啊。JC Penny的人一看我,不就穿帮了吗!穿高跟鞋,我的确不止1.70米了,但是别的模特也穿高跟鞋啊,JC Penny的人又不是傻子。我七想八想,越想越怕,生怕别人会当场揭穿我没有5"6""的事实。那真的是要丢死人了。

  
  复试那天,我很早就到了。穿着初试时的衣服和靴子。我一见JC Penny的人立刻给了一个无比灿烂的微笑。他们好像对我还是蛮满意的,让我赶紧换上四套不同的衣服和首饰。其中两套是摩登装,两套是时尚装。帮我试衣的女孩子是个来自香港的华裔女孩子。她曾经帮助Maggie Q试衣。一听MAGGIE Q, 我又开始紧张我的身高了。但是这个可爱的女孩子问了我一句话,既消除了我的紧张情绪,而且还让我感觉颇为良好。她竟然问我做模特有多长时间了?天哪,首先,她我已经认定是个模特了。其次,没准她还觉得我做这行有一段时间了呢。不会吧,她是在问我吗?听她这么一问,我也顿时觉得自己没准就是个模特呢。自己得先对自己有点信心吗!

  之后,我每换一套衣服,一个摄影师就会啪啪啪给我照上一堆相片。我呢,继续使出我的杀手锏,微笑,张大了嘴的,露出很多牙齿的笑容。左插一下腰,右扭一下臀,还真有点模特的感觉了!哈哈。JC Penny的人对我穿摩登装的造型似乎非常满意,频频点头,感觉好像是我穿出了他们衣服的灵魂似的。呵呵。在我之后进入的两个模特,一个身高起码有1.75米,另外一个是个特别漂亮的混血儿。我对自己说,“我不和她们比。” 然后对她们说了句 “Have fun!"之后就离开了。

  之后的那天,我就接到了选角导演的电话,通知我这个星期五开始正式工作。

  讲了这么多自己的事,我有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人际沟通最有效的手段是有一个人人都能做,但却经常被大家忽视的行为,那就是微笑--一个望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笑容。也许你不善言辞,也许你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但是一个笑容却可以逾越所有这些难以克服的人际交往的障碍,而帮助你留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大家都勇敢的站在镜子面前吧,对着自己笑,欣赏自己的笑容。即使不笑的时候,也别让嘴角向下垂,而是让它稍稍上挑。此外,接电话的时候,也笑着吧。因为对方是可以“听”见你在笑的。走在街上,也不妨给人一个微笑,轻轻点下头,然后嘴角向上咧一咧。如果你不爱笑,那么就开始尝试着“笑”吧,我向你保证,你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只是因为你的嘴角的方向改变了。

要是你人很懒 就快来加拿大吧

要是你人很懒 就快来加拿大吧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trd_id=214940

送交者: 知心 2008月05月07日15:34:15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书记批语:这是列治文新移民陈永红在支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谈到了加拿大的“懒人”问题,这其实是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性的集中反映。现将这篇发言稿转发各个支部,供大家参考。

  陈永红同志在支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摘要:

  我经常在唐人街或者温哥华的市中心,见到不少乞丐,他们中很多人西装笔挺,看上去像个学者,不少人据说还能讲两种以上的语言呢。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开的饭店门口,经常来一个30多岁的洋人乞丐,有的时候,他常常把店里的一些剩菜给他,他很怪,牛肉不吃、猪的内脏不吃,很挑食。后来了解到,他曾经在美国留学,后来经商失败,就到处乞讨,他说,先让别人养着,以后再养别人。每到申领救济金的那几天,他都会失踪一段时间,主要是到饭店吃大餐去了。有段时间,一直不见到他,我朋友以为他病了,哪知道,过了半个月,他气色非常不错地回来了。一问才知道,他拿着救济金去墨西哥度假了。你看看,乞丐的日子过得美不美。

  还有一位美国来的朋友跟我说了件有趣的事。有一天,在旧金山街头,他看到一个黑人坐在那里,面前放着一个用来讨钱的可乐杯子。一个路过的女孩走到他的面前,从手中的塑料袋中倒出一些咖啡伴侣和袋装的糖给他。那个乞丐却将这些东西推开,说“我不要这些东西!”在美国,乞丐们不缺食物,也有政府提供的住处。他们要的是钱,然后用这些钱来买烟和酒。因为政府发的食品券买不了烟和酒。在他每天上班的路上,也有一个美国人,每天抽着烟坐在那里讨钱。开始我朋友也不时地给他一些钱,但后来他渐渐反感起来,因为那乞丐总是对那些没有给他钱的人说:“没关系。”好像在原谅那些没有施舍的人一样。两年过去了,这个黑人仍然心安理得地接受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给他的钱。

  我认识的一个温哥华朋友,一家三口靠吃福利生活,每月的牛奶金、失业金等加起来也1000多加元。孩子上学免费,学校每天还供应两顿免费餐。他说他和太太暂时都不准备打工,银行的账号上没有钱,因此到老了不仅衣食无忧,政府还会派人照顾他们。

  我不能说穷人在加拿大过得很自在,但在这种制度下的确滋养了许多不劳而获的懒人。去年我的一个朋友被公司解雇了。她告诉我,她暂时不想找工作了,因为现在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和她上班差距不大,而且政府还提供免费的英文和职业培训。

  在加拿大懒人真有这么舒服吗?加拿大政府从哪儿来的钱这样普降甘霖?事实上,这都是纳税人的钱,是从那些上班族的薪水里和从富人的收入中收缴而来的。一般工人的薪水单,每年缴纳的所得税和必要的保险费竟占工资的25%!另外还有10%以上消费税、省税等在后面呢。难怪有人说加拿大人工作8小时的收入,有3小时给了当局,有近两小时给了保险公司。

  加拿大法律规定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只要有雇佣职工的,雇主都必须为他们买政府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职工只要做满了半年,大约900个小时,一旦失业就符合了领取失业保险的资格,而且失业金是按最后三个月的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计算的,可以领满一年,或在一年内直到找到了新的工作为止。加拿大法律规定工人一个小时的最低工资,一般是每小时8加元,因此,这里就有了一个法律上的大漏洞。许多中国来的懒人也决不会错过了这种便宜事。

  很多华人在一些工厂干了半年就走了,我不太不理解,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工人刚开始接手一份新工作时不熟练,那就尽管慢慢来,反正有法律规定的基本工资做保障,工会也不会允许老板随便开除工人。两,三个月后熟练了,工人可以要求拿计件工资。她们就开始拼命干,上下午喝茶,喝咖啡工休时间可以不休,午饭可以边吃边干,力争做到最高工资的极限,多的可以做到每小时14到15块。只需要连续保持三个月的最高工资,然后工人可以找到一些理由,或求着老板辞退她们,她们就可以向移民局就业部门提出申请失业金。如果就按每小时14块算,百分之六十就是8块4角,工人失业后可以在家里养上一年,还能领着比法定基本工资高得多的失业金,何乐而不为?

  有人担心,如果人人都这么干,干半年在家养一年,还拿一年的高额失业金,不把国家吃穷,拿光了才怪,这就难怪加拿大的失业率会常年保持百分之十二,居高不下了。也难怪加拿大的所得税会节节攀高,成了世界上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加拿大的财政赤字累计数越来越大,按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然比美国还高得多,但是无论在哪一个政党的竞选纲领和政策上,都不敢触及到这些会丢失选票的改革全民福利等议题,这实在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好在懒人还是少数,要不然,加拿大非变成“大家拿”了。

ICTベンチャー授業筆記 2008/05/08

l102 ict tech venture
ICTベンチャー授業筆記
第4回ベンチャーのアイディアからチャンスへ

自己の不便(範囲が広い、ネットワークが必要
社会の不合理
どうしてこう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んだろう
例:楽天
日経新聞がHPに賞をだした
こくりょうさん
松田先生が一年間つぶれない条件をつけた
流通の革命を起こす)
既存サービス
自己の経験(ひらめき、体験)
(エンジェル)
(金融と商社は株価低迷が、経験がある
商社の仕事はビジネスを評価すること
りそーす)
ワイヤー
規制緩和(システムの変化、流れ)
クレームをチャンス

無→有より、有→有のが簡単
大方案件、技術高度は時間がかかる

バイトと起業家の違い
仕事の合理性の見る方法
北海道かぼり土日しかやらない会社が上場まで成長
冷凍庫がある
今は成長の限界で

既存のサービスを受けられる
eLearning 120万人
アメリカほとんど失敗。
ほとんど大学と同じコスト
12万人1万2千人のインストラクター、授業料が半分

やないさん
チェーンストアは地方で少ない
改革案出したら全員やめた
田舎発の小売業は全国制覇
もの、人貧しい環境でやるためアイディアを

東京に行くとビジネスゆっくり考える時間がない
10億があれば地域の最優秀人材を獲得できる

最大10人一週間合宿
50人は組織的に
ビジネス感覚が必要
お客さんにシステム的に訴える
外部協力者へロジカルの説明

規制緩和チャンスでは日本が弱い
情報通信
バージン
規制業種がおいしいがない
料金決められる
高止まり設定している会社は全部高コスト構造になる
物流のいっきつうかん

クレーム
価格ドットコム
ガソリン上がる下がる調査しネットに出す

新技術
顧客にあうかどうか

ノキア りんぎ
開発営業
新しい技術を製品に投入するな
コスト収まる
開発途中を世界中に共有
入札させる

新しいことでマーケットが狭くなる

三歩先に行く

自分裁量
 趣味は自分で楽しむ
 ビジネスは人巻き込む
自己実現
年齢関係なく仕事
 83同窓会にいかない
 商売やってる人は元気

 計算センター昭和41
 一カ月200時間残業
 建築士になった。
専門技術生かす

7カ国調査なんで事業起こすのか
ロンドン 自分と家族 明日倒れるぐらいつらいことで なんで他人考えるか
自由時間を持ちたい

リアル店舗+ネットビジネス成功したのがない
新しい技術
規制緩和
→若い人が経験者と同じ

10年選手が多い
体験が大事

マニュアルの通りでは事業起こせない
ルールがおかしい

エンジェル お金と知恵
自分と同じ船に乗ってくれるかどうか

社会貢献はサービス業界が少ない、テクノロジーの高い会社が高い
にっけいさんせいが日本に来て
ワイン3万本


収入が高く要求されてない

佐々木 香 NTTインストラクター
国費留学生、批判
留学生がインターシップ
学生
ぴゅーあ
じじ殺し、ばば殺し
孫さん
だいざん法人
経連の全員

地方CSKの立ち上げは失敗した
川上から川下、川下が得意、お客さんとの接点が必要
接点のない社長はだめ

カーブアウト:成長
スピンオフ:仲よく
スピンアウト:喧嘩

もともと会社、人脈を活用できるかどうか

資金がないの根本的な原因は関係ある
ビジネスモデル
お金がないこそ知恵が出る
裏を読む

すぃっとまねー
国民金融こう無保証500万

中学校、高校のとき考えがあるそして大学で事業を起こす

五感を育成する

チーム構成
奇数、リスクのシェアできる

一枚岩
CEO兼会長 P
CTO
COO兼社長 D
CFO      C

ICTベンチャー授業筆記 2008/04/30

l102 ict tech venture
ICTベンチャー授業筆記
第3回ベンチャーの成長ステージ

会社の成長
利益
社員
売上
顧客
黒字
IPO
社会的影響
取引先の充実

坂本さんはバイトー社長
ブランド
製品のラインアップ
事業領域の拡大

原子力の炉の検査
倍種される
企業価値

資本変わる
役員変わる
直前までわからない
住友重機械2カ月以内部長以上入れ替え
表面上企業価値が落ちる

アメリカベンチャーはIPOよりM&Aされる

買収される条件
ブランド力
技術

ゼネコンは日本、韓国にあるが、アメリカにない
10年前に1000億以上住宅会社がない
作り直しがない
住宅商社がない

人だけの会社はやめたら意味がない
勤務環境を維持しなk者

つつよみしよあき 首される
組織的な経営

M&Aは早く経営資源を手に入る

塚田さん買収してくれ
逆M&A
すばらしい

顧客がわからない
研究、開発、新事業、営業
川上は川下よりお客さんより遠い
お客さんがわからない
お客さんが悪い

90年前半ぺんしふぁにあ大学
学生からプロポーズされたとき、成功したとき買ってくれるお客さんのサインを持ってくれ
ペーパー1・10、-1・100

アイディアマンはすぐ次々いく
30人でしっかりお客さんに落としておく
10種類1000万は忙しい

技術
|○
|  大きい
|  
|     非常に大きい
_________
           顧客
顧客軸と技術軸の変動によって、ビジネス構造が変わる

オフコン
5人大学活動
一人がベンチャー
10年ぶり
お客さんはNEC、富士通
研究開発、始発品
開発を提案する
資金くりは心配しない
前受け金がもらえる

15人5億以上行かない
3億のまま
研究と開発者はお客さん、営業じゃない
お客さんに売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OBIC最初はめただなかったが

人間工学の最高級の椅子を事業化も5000万倒れない
ーマネジメントが必要

オムロン30年間兄弟

ダイエーすさましいドラマ

みんなで一緒に成長しないと

近所おばさんコントロール

誰かが代表にしなくちゃ

日経ビジネス みやちテクノス
次のサラリーマンを社長にした
信州大学 レーザー
10社ベンチャー投資
40歳の息子さん来年MOT

成長しないと倒産しない
成長はリスク

1円でつくると新聞にでる
2年株式公開

横浜大ビジネスプラン女性行動パタンの両親
お父さんは事業はため息80億、危機
企業ー
シード期
(国の助成金)
スタートアップー倒産
急成長期ー新成長
安定成長期

売上が0でも倒産しない

SONYあいぼー
ロボットワールド
戦艦ヤマト松阪零時
50万のロボット、5万以下

重田5兄弟弁護
ばか、束ねる力
日大
3年5年
お客さんのことずっと考える
人を競争させる

業界NO1と付き合い

頭がいい東大は小売業に成功しない
できないは自信がないが
能力、限界、埋めてくれるパートナー、だれと組む
アメリカベンチャー平均35歳200人の会社、50人の部下、キャリアを積む
5-6年チームで独立

80億のNPCの社長
イトマンを6人でやめる
食品業界→
レアケース

専務をどのようにやめる相談
5人の部下でもぱに食っちゃう
仲間と会社をつくる

チームつくり
出資関係、100%自己資本

死の谷
ダーウィンの海
二年間の開発資金
監査法人
継続は
30億
1250億ICTせもとさん
NTT
いモバイル
いアクセス
AU
キャリアがある
シャープ佐々木ただ気
うんの神様前髪しかない
30分
500億
9・10のはんこ
すごい勢いで仕掛けなくではならない

支払
人件費
毎月

回収
サイト
3-5カ月

ベネッセ赤ベン先生
現金書留
取りに行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全部前受け金
バランスシート現金300億
前受け金300億
仮受金

経営陣の一枚岩体制の維持
50人超えると難しい

MyCompany
OurCompany
YourCompany

後で入った人は優秀だから、起業家をやめさせるのが重要

設立20年100億東大工学25番採用
青山学院工学部
500のため5000を応募、2500選抜
三井金属六大学だが3割
No2は不要になった

従業員がついてこない

ミッション

ステージ
リーダーシップ

4000・250万上場
2割投資社IPO

9年目企業買収

孫さんは勇気がない
せもさん

宿題:
ICTベンチャーの成長とは
沿革
売上
利益
なぜ

リスクアプローチ
高い目標設定がリスク
粉飾
成長しない人生が面白くない
リスクがわかれば防ぐ方法論が聞く
リスクがわかったらリスクは少ない
わからないこそリスクだ
必死に力をつけようとしている
安定志向
今の公務員は最高のリスク
配属リスク
じゃなりずむに入ると50%営業
上司のリスク
ともに常務
業種自身がなくなる
10人の会社は危ない
50人ぐらいがいい

2008年5月5日月曜日

出国后我才明白:啥叫“四海之内皆兄弟”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trd_id=214910

出国后我才明白:啥叫“四海之内皆兄弟”

送交者: 兄弟 2008月04月24日11:35:34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还记得我出国前的头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也算是饯行吧。席间,大家都说了几句临别赠言的话。老父亲先说:“去吧,四海之内皆兄弟······ ”;大哥接着说:“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母亲眼睛湿润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来加拿大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母亲已于去年过世,相信她在另一个世界还是会“担忧”万里之外的游子的;对于大哥的话,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去体会了;倒是老父亲的话,让我在加国艰辛的生活中感慨良多,真是出了国,才知道什么叫“四海之内皆兄弟”。

刚到加拿大不久,为方便打工谋生,买了辆日本“尼桑”二手车,1992年出产的,三千多加元。当时我新移民的身份绝对属“贫下中农”,新车是买不起的,有辆旧车上下班跑跑,周末买个菜什么的,凑合着用吧。接下来就是考驾照,新手上路,一切似乎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开过来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开车去SUPERPSTORE买东西。下面的停车场很挤,我正慢慢地开着车找寻停车位,只见后面紧跟着我的一辆红色HONDA跑车上,坐着几个白脸黄发的洋小伙,流行音乐开得震天响。可能是嫌我开得慢,他们不时地按喇叭催我开快点。我并不理会他们,照旧边慢慢地开,边继续四处搜寻着空车位。突然,后面的这辆红色HONDA趁前方没有对头车来的情况下,猛地从我左边超上来,几乎同时,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一个卷毛男青年,以极快的速度降下车窗,探出头对着我的车身“呸” 就是一口唾沫,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们“滋——”一脚油门,“哈哈哈——”笑着就从我身边溜走了,一边还冲着我伸出中指(含有侮辱人的意思)。“混蛋!”我一时只觉得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也猛一脚油门追了上去,心想要让这班小洋鬼子知道咱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我今天非要把那小子揪出来,替我擦干净车!可刚好在这时,前面十字路口有车挡住了我的路,情急之下,我只得停车跳下,跑着去追那辆红车,边追边操着我的中式英语叫道:“ I GIVE YOU SAME COLOR TO SEE SEE ! ”(给你点颜色看看!)但遗憾的是红色HONDA跑车还是溜之大吉,我悻悻地捡起地上的一个空拉罐瓶,朝着他们车的背影狠狠地砸去······

从此,一见到白脸黄发者开红色轿车,我一概投去憎恶的眼光;无论是在电梯上、过道上还是大街上,凡见到有白脸黄发人对我微笑者,统统装作没看见;对那些敢于对我伸中指的洋鬼子们,则同样报以“中指”。

时光如梭,秋去冬来。去年温哥华的冬天,下了据说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一天下班后,风雪交加,寒气逼人,只想赶紧钻进车子里开车回家。殊不知路上因避让行人踩了一脚刹车后,车子竟然熄火了!凭以往的经验估计是电瓶没有电了。幸好路边转角处有一加油站,只好下车前去求援。我一边往双手哈着气,缩着脖推门进到加油站收费处,一边心里还嘀咕着,人家会不会借我充电工具呢?一位经理模样又高又大的白人男子在好不容易“猜懂”我说的英语后,指着柜台边上的一个手提式小型汽车充电器说:“NO PROBLEM ! ” 意思是你尽管拿去用。我还是很自觉地掏出我的驾照说:“需要我把驾照放在这里吗?”“IT’S OK , I TRUST YOU ”, 白人男子摊开双手耸了耸肩说,然后就转身忙他的事去了,一副完全相信我的样子。

给汽车充好电,还回加油站的充电器后,我又可以接着开车上路了。心想,西方社会和我们中国人在对人的道德价值的判断上,为什么完全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心态呢?西方社会是首先把你当作一个可信赖的“好人”来看待,“以君子之腹,度他人之心”,然后再在实践过程中来验证他们的判断是否正确;而中国人恰恰相反,首先把你当作一个“坏人”来看待,“以防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然后再在实践过程中验证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我碰到的是中国人开的加油站,很可能他们不放心借充电器给我的,或至少要我押点什么能证明我身份的东西,这种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

冬季的傍晚,天早已黑尽,雪花仍在飘个不停,道路两边都是积雪,路上车辆都开得较慢。当我快开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一脚刹车踩下去后,这破车又熄火了!就象今天存心要和我过不去似的,怎么发也发动不起来,而且因为没有电,紧急灯也打不开。这车说停就停,趴在一个靠近路口的左转道上不动了,这很容易被后面跟上来要左转的车撞上,情况十分不妙。真是越冷越见鬼,我只得下车来打开引擎盖,站在天寒地冻的风雪中茫然地四处张望着,一副无助的可怜相,多么希望有一辆警车经过啊。正在这时,只见右车道上一辆红色HONDA小车,突然“忽”地一下蹿到我的车的前头停下,然后又车屁股直对着我的车头迅速倒车过来,在两车相隔约一公尺处嘎然停住。怎么,又是一辆红色HONDA车!这时从车里蹦出一白脸黄发,帽子的帽檐反扣在脑后的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冲我问道:“DO YOU NEED HELP? ” “YES! YES!” 我一时大喜过望,象见到了救星一样,连声不迭地答道。年青人二话不说,很快打开他的车的尾厢盖,取出一根电缆(CABLE),动作麻利地将我车上的电瓶和他的电瓶连接上,原来他的冲电用电瓶就安装在他车的尾厢内的侧边,看样子他好象是经常扮演古道热肠的飞车大侠,助人为乐。

但令人非常沮丧的是,充电后车子还是发动不起来。年青白人指着我的车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话,我连猜带蒙地大致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说,“看来不是电瓶的问题,可能是发电机出故障了······我们必须尽快把坏车拖离这个地方,因为靠近路口是很危险的”。于是他叫我进到车里去,让我把档位推到空挡上,然后掌握好方向盘,他跑到后面帮我推起车来。下雪路滑,地面泥泞,年青白人一个人吃力地推着我的破车,大口地喘出一团团白气。我心里感到很过意不去,毕竟和他素不相识啊。要是现在能碰到几个朋友该多好。这时正好红灯亮了,从停在我旁边的几辆车中,我忽然眼睛一亮,发现了几张黄脸黑发的面孔,中国人——同胞啊!但当他们一碰到我求助的目光时,赶忙就把头扭朝一边,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似的······还是掌好我的方向盘,趁绿灯赶紧通过路口吧。突然一阵,我觉得车子行进的速度明显地快起来了,从后视镜一看,推车者中,除了那个年青白人外,又加入了两个白脸黄发的洋人,其中一人还挺个大油肚。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我的车推过了路口,停放在一个安全的路边,我自然是左一个 “ THANK YOU! ” 右一个“THANKS! ”然后,这三个白人朝我挥挥手,就各人匆匆消失在黑夜中了。

人家忙也帮了,剩下的事只有你自己来处理了——叫拖车公司来把坏车拖回去。可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偏偏那天出门忘了带手机,这前不沾村,后不靠店的(在本拿比DEER LAKE 夹 ROYALOAK附近),哪儿去找电话啊。这时已是晚上快8点钟了,站在人行道的雪堆堆上,饥寒交迫,举目无望,心情糟糕透了,照这样傻等下去,非冻僵不可。在这种冰天雪地的晚上里,下班的人个个都巴不得赶快开车回家,谁会注意到站在雪地里的孤伶伶的我呢?路上车子越来越少了,我焦急地盼望着有好心人再出现来帮帮我,至少可以借我手机打个电话给拖车公司。终于,看见前方有车灯亮了,有车朝我这边开来了,我心里在猜想着,来者会是白脸黄发的呢,还是黄脸黑发的?说时迟,那时快,还没有等我抬手示意求助,一辆蓝色FORD车就已减速靠我的车停了下来。

车门开处,跳出一大汉,黑脸黑发!要不是他开口问我:“WHAT CAN I DO FOR YOU ? ”露出一排白牙,我还真看不清他是面对着我还是背对着我讲话。弄明白我的处境后,老黑(黑人兄弟)立即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为我拨通了拖车公司的电话······

大约二十分钟后,拖车公司来人将我和我的那辆破车一起拖离雪地绝境,此时离我下班已整整三个小时!

说来也真怪,平时我不大在意白脸黄发洋人对我的微笑,自从那次车坏风雪天的遭遇后,我突然发现我也会对他们报以微笑了,并且也领悟了什么叫“四海之内皆兄弟”。

无奈!我在加拿大碰到这么多骗子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trd_id=214911

无奈!我在加拿大碰到这么多骗子

送交者: 煞有介事 2008月04月24日16:01:46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在国内的时候,无论是看报纸还是朋友之间的闲聊,都会提到国内一些骗子的骗术。那时感觉国内的骗子怎么那么的多啊!特别是在我移民加拿大的前一个月,还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说他的姐姐在坐长途汽车时,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几个花言巧语的骗子通过玩游戏的方式给骗个精光。当时我除了气愤之外,还暗自庆幸:移民了也就远离骗子啦!

  可是没有想到事事都有法律约束的加拿大,也会有如此之多的骗子。我们移民加拿大已经九年了,在这九年的时间里见识了骗子无数,写几件小事与大家共醒。

  我们夫妇在国内就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所以来到加拿大之后我们也做起了本行,主要经营中国工艺礼品的批发零售。我们商店刚开业时,三天两头就会有人来请求帮助,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我在附近办公室上班,下班忘记拿包了,回去取的时候大楼已经关门,能否借我2元钱坐地铁,明天早晨上班就还你。我先后给过几次,当然没有一个还钱的。老公说我傻帽,被骗一次足够了,还能三番五次的被骗,可是她们说得那么诚恳,而且全是打扮得体的女士,让你不忍心拒绝。况且要是有人真的需要帮助呢?不过现在不管借钱的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我也不会上当啦!因为”借”出去的钱,没有一个第二天归还的。

  还有的是身上带着一个证件,说是替慈善机构工作的,要求商家捐款捐物。一次一个女士来到我们商店,当时正好老公也在,她说她们为儿童医院举办一个慈善拍卖会,请求我们商店捐一些东西进行拍卖,并出示她的身份证明。老公说我们的儿子在儿童医院住院、看病都是免费的,同意捐1000加币的商品,并让我帮她准备。就在这时,这个人无意中的一句话让我老公有所觉察,她说:”这个花瓶我不喜欢,和我家的色彩不搭配。”老公马上说:”那你就选你喜欢的,但这些东西你现在不能拿走,我要打电话和儿童医院确认一下,你明天来拿。”第二天她当然没有出现啦!

  有一天晚上快要下班了,我老公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话的人像是我们多年老朋友似的说:”你好老板,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你们旁边鞋店的店员,经常去你们商店买东西,我现在在停车场遇到一点麻烦,我的车钥匙被锁到车里了,想让我的朋友去你那里借80元钱,让开锁公司来把车门打开,明天一早上班就还你。”老公说:”没问题,你让你的朋友拿着你的身份证和他的身份证来拿钱。”老公当时想如果真是邻居需要帮助拒绝也不好。结果放下电话等了半个小时也没见到人。

  第二天早晨老公一上班就去找鞋店的经理,经理询问他们的雇员,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当然又是个骗局。而这个骗子当时一定就站在我们商店附近打电话,因为我们商店的广告牌上清楚地写着电话号码,而且他又能把旁边的鞋店名字说得很准确。

  骗子并不是每次都不得手,我们的好朋友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将近20年,专门做高档的中国服装。一天店里来了2个加拿大电视台广告制作人,他们对中国服装非常感兴趣,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我的朋友提供一条龙的广告制作服务。优惠的价格让我的朋友很动心,就签订了制作广告的合同。经过考察之后,先交500加币的定金,接着就开始了广告的制作,我的朋友把能体现中国特征的旗袍、功夫衫等好多的服装都搬到了制作广告的工作室。几个漂亮的模特已在那里等候,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广告总算制作成功。我的朋友被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还给每个人买了一份快餐。

  一个星期之后,制作人来到商店,把做好的广告片送给我的朋友确认,并有一份打印好的在电视台播放这个广告的时间表。朋友把余款2500加币付给了制作人。一个星期之后,当按时间表察看广告的播出时,才发现上当啦!赶紧去他们的工作室,早已人去楼空。去警察局报案,警察说她已经不是第一个来报警了,据说这家骗子公司一共骗了近十个商家。就这样花了3000加币买了一盒录像带,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加拿大警察也没有破案。

  骗子无处不在,真的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警惕。

个海归硕士的悲剧人生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act=edit&trd_id=214914

个海归硕士的悲剧人生

送交者: 雨不停 2008月04月25日13:23:48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一名留学归国的硕士,怀有一个美妙的梦想:家里的妻子宽容大度,外面的“偏房”生个二胎,三人和平共处过日子。他的荒唐婚姻观受到世人的谴责,他的重婚行为受到法律惩处。他落得两手空空的结局颇有警示意义:那些怀有非分之想的人,别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还是自重为好。

  妻子惊诧

  丈夫和别人生了孩子

  张家的一切都乱了。结婚9年,生活本来平静如水,直到2007年夏天,张太太偶然中发现张先生正领着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中街吃肯德基,并费劲地教小孩叫他爸爸为止。不用做什么DNA检测了,那小男孩跟张先生活生生一个模子扣出来的。

  张太太不干了,带着8岁的女儿回了娘家。不久,最后通牒下来了:要么承认错误,回归家庭,永不叛逃;要么别再回来,上缴财产,一拍两散。张先生两样都不选择,他觉得自己委屈得很。

  张先生四十岁了,太太比他小一岁。恋爱时的激情早已磨灭,现在他已经不爱她了。他甚至以为,她作为一个贤妻良母,一个疲惫的、渐渐衰老的、不再年轻、也不再美丽、毫不惹人注目的女人,应当出于公平心对他宽大一些。结果却完全相反。

  张先生有着显赫的外衣:留美双料硕士,归国人才,某领域的专家。但他总觉不足: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要是儿女双全该多好啊。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他没少跟妻子商量,再生一个孩子。但太太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可切割的,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那就不能全心全意地爱女儿了。更何况怎么可以挑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呢?几个回合下来,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张太太怒了:“我不是生育机器!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再带一个孩子!再说再怀上女儿怎么办!”

丈夫美梦

一妻一妾有何不可

  张先生无言以对。郁闷之下,他开始偷偷出没于风月场所。一天,在一个“小姐”的地盘,他发现自己的一个老朋友正抱着一个小孩窃窃私语。上前一招呼才知道,这小孩是老朋友的私生子。“你不是要生儿子吗,好办!找个‘小姐’,塞点钱,让她给你生呗!”张先生顿时觉得豁然开朗。2005年,他物色到了一个来自安徽的“小姐”,才20岁,三下五除二就生了一个小男孩。张先生那个乐啊,抑制不住激动,这个秘密窝藏在心里,憋得他面红耳赤,最后他决定先小范围炫耀一下,就带着孩子出席各种张太太不在场的应酬。一传十十传百,张先生婚外喜得贵子的事整个朋友圈子都知道了,只有张太太还被蒙在鼓里。

  “即使她知道了也没关系,她还能把我怎么样,我儿子都生了。她也不至于跟我离婚,毕竟女儿都这么大了。她大概也只能忍气吞声吧。”张先生心里有个如意小算盘。但他忘记了,张太太并非寻常女子,也是个具有高学历背景的职业女性。岂能容忍这样的欺瞒和侮辱?两人本来应是齐肩比高的栋梁,张太太岂能让自己化为藤蔓灌木,从此仰人鼻息?别的女人可能默许,但那决不是张太太的选择。

  离婚协议一到手,张先生就慌了。虽然已经没有感情,但他也不想失去这样一个出身、学历、人品、工作俱佳的妻子。“我儿子他妈只不过是个农村女子而已,怎么能跟我女儿她妈相提并论?要是为了一个农村女子而放弃这么优秀的老婆,我多跌份儿啊!”抱着这样的心态,张先生开始做妻子的工作:“你俩有主有次,你尊她卑,她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跟你抢位置,我们仨就这么过有什么不好?”张太太目瞪口呆,完全不能相信这样无耻无知的话竟然能从丈夫嘴里说出来。

  张太太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执意要离婚。张先生竟搬出了荒唐的理论根据:“一代国学大师辜鸿铭都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

  张太太满腹委屈,一想起张先生的行径就犯恶心。她请来律师,执意要跟这个不可理喻的人离婚。张先生又有了新的对手。他径直找到张太太的律师,要坐下“谈一谈”,他问律师怎么可以支持张太太这么“感性压过理性的人”,问律师知不知道“一夫多妻制的历史渊源与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当律师为他一一摆法条讲道理时,他就一声不吭,等律师讲完了,他又把自己的一套歪理端出来说道:“我都答应了不动摇她大老婆的位置,她还想怎么样?事情已经发生了,想让我不承认我儿子,没门!我就要这么过!”

重婚犯罪
妻子离婚“偏房”反目

  是可忍孰不可忍。张太太终于将张先生告上法庭,要求离婚,并要求巨额经济赔偿。张先生并不紧张。“外遇?证据呢?没有证据瞎咧咧,这女人一定是疯了。”

  张太太开始搜罗张先生出轨的证据。那边张先生后院起火,安徽小女子以重婚罪也将张先生告上法庭,同样也要求巨额赔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张先生闻听安徽女子怀孕之后,非常欣喜,当场表示,如果生的是男孩,他立即离婚,娶她为妻。为了表决心表态度,张先生还亲笔写下保证。而当孩子出生之后,张先生却再也不提这个茬,只给孩子花钱,对孩子妈妈的生活不闻不问。一转眼孩子已经一岁了,张先生还没有离婚的意思。这下安徽女子可急眼了。她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追究张先生的刑事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

  在法庭上,安徽女子出示了张先生亲笔写的保证书以及数名证人证言。

  证人A作证说:“张某和那女子自从2005年至今,一直居住在我家对门,两人以夫妻相称。孩子叫张某‘爸爸’。张某经常不回家,那女子说张某时常出差,我们并不知道她与张某实际上并未结婚。”

  证人B是带孩子的保姆,证人C是物业公司,证明安徽女子所住的房子为张某出面承租。
  张先生并不害怕,他愤然反驳道,自己与安徽女子只是同居关系,并没有重婚的事实,并且提出反诉意见,要求法院追究对方诬告陷害的刑事责任。

  然而,一段视听资料的出现打破了张先生的诡辩。那是一段张先生带着儿子参加同学婚礼的录像,录像中张先生开心地笑着,跟别人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己儿子的来历,还鼓动别人也如法炮制。这下轮到张先生目瞪口呆了。

  法院对双方的书证、人证进行核实,采信了能确认的部分证据。法院依法以重婚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驳回了张某的反诉请求。同时,女方要求5万元的赔偿因无法提供证据,法院不予支持。

  那边张太太的离婚案也获胜诉。法院判决张先生与张太太离婚,女儿归张太太抚养,张先生每月要交抚养费。小女儿眼泪汪汪地看着爸爸,委屈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不要我们了?为什么你喜欢弟弟幌不段遥?rdquo;张先生无言以对。

  那个安徽女子也跟他摊了牌,说一个安徽老乡不嫌弃她的过去,愿意娶她,她决定带着孩子跟那个老乡一起回安徽了。张先生气急败坏,却已经无力挽回,成了孤家寡人。

我混吃等死的加拿大生活和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trd_id=214928

我混吃等死的加拿大生活和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

送交者: onlydream 2008月05月02日09:37:50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首先,我得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且不说在我这个年纪的Michael Dell和Bill Gates已经名满天下富可敌国,也不去谈比我小上个十几岁的陈士骏,就连我的manager都比我小上几岁。在这个年纪还在做小职员的我,的确没什么资格可以谈论事业。 曾几何时,我也是人人羡慕的职场精英,也曾经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叱吒风云过。而如今,坐在办公室里做做plan纸上谈兵,看着别人忙忙活活,更觉得自己很失败。

  说这些话的目的是想让那些定义我为loser的朋友知道,不劳您费神,我自己已经把这事给办了,谢谢!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移民后的感想,那时候对加拿大的生活感受不深,对移民后的生活没做太多的评论,所以对于移民前后生活的对比很不对称。几年过去了,对加拿大生活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对于在加拿大与回国生活的对比,相对来说更清晰更丰富。今天的我,如果听到有人抱怨中国如何如何不好,无论他是白色人种、棕色人中或是黄色人种,我都无一例外地给他脸色看。尤其是每当听到那些自以为是加拿大人的我的曾经的同胞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在加拿大的悠闲、安全、洁净的生活并拼命抱怨那个曾经是他们的祖国,他们曾经在红旗下高声宣读过要如何热爱的那个国家是多么多么的令他们厌恶的时候,我的胃液就阵阵上涌,我的拳头就不由自主地握紧和抖动。一般这时候LP就会拉起我的手离开,以免我做出什么令发言者感到后悔的事。

  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她的很多地方都比中国优越。实话说,我不认为中国国内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一天能够赶上加拿大,但这并不说明我不喜欢我的祖国─我唯一的祖国。来加四年多了,我还没有申请入籍,原因是我还没想好。回头看看自己的移民之路,在想一想自己的将来,希望我的看法能够给大家一点参考。

  一、困惑

  两年前,LP硕士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薪水不高,4万多,可当时对我们一家三口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要知道,在那以前我们全家都只靠着我打累搏挣来的一年2万块和LP做助教挣的1万块生活着,那时我们是在“挣”钱(现在也是)而并不是“赚”钱。“挣”这个字的意思按照结构来分析的话就是用手靠劳动来争取,这与“赚”是不同的;“赚”的意思则是用钱去“兼”来其他的钱。

  这个话题我们暂且不讨论,继续说我自己,当时每个月的钱都不够花,又看不到前途,心里很着急。相信很多移民也都有这个过程,就不多说了。后来我自己也读书毕业了,也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作市场和策略分析,薪水也不高,5万,这时候LP也涨了薪水也5万─2006年,我们实现了LP移民前的生活目标,有专业工作,生活相对稳定,自认为融入了加拿大主流社会,这里的主流社会是指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这里的融入是指自以为融入。

  然后我们买了房子,不算好,三十多万,三十多年,但那是我们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房子了,LP很满足。我也经常对自己说,这种生活多好,安宁、稳定、生活内容健康,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相对于在国内的那种常年四处奔波,压力大应酬多,没时间陪伴家里人的生活,这种宁静不正是我当年所希望的吗?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我心底里就是隐隐约约觉得不妥。

  我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了,这种不妥的困惑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则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梦想的破灭;第二,父母;三、割不断的中国情结。

  这种日复一日,今天就能预测出一年甚至多年以后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对我个人来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就像一位漂亮的女歌手曾经声情并茂地唱的那样:“2006年,那是一个夏天,有一位中年人,在自己的脑门上画了一个圈。”—-我的人生梦,就此终结。

  二、梦想的破灭

  二十几岁的时候,出身商人世家的我一直立志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上大学时我最喜欢的两本书就是李艾柯卡的《假如我当总统》和他的自传,后来对照着读亨利福特的自传和福特公司的发展史才发现这个艾柯卡整个就是一个自大狂。这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更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当时想,连艾柯卡这种人都能当上福特公司的总裁,我凭什么不能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死人”。大学毕业以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和朋友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开始生意很好,赚了很多钱,1992年,我的个人资产是70万人民币,当时我的同学们正在挣着每个月300多块的工资。可是好景不长,1993年我和朋友因为经验不足阅历太浅被人骗走了100多万,公司倒闭。当时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懊恼和沮丧,反倒觉得这个教训很好,用100万换这个教训不吃亏,因为,我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后来我先后在三家美国公司工作了十年,从市场部、销售部一直做到区域经理。那时我已经三十几岁了,然后辞职,跟着LP移民到了加拿大。我相信一句话“狼走天下吃肉,羊走天下吃草”,我能在中国混的还算不错,在加拿大应该也能。成功的机会大家均等,我凭什么不行。

  “就凭你语言不行,文化不了解,肤色不对。”四年以后我对自己这样说。

  四年的加拿大生活终于使我认识到这样几件事:

  1、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国家,但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无论你承认与否,那个玻璃天花板确实存在着。你看得见上层的那些人,但看见的只是鞋底。

  2、我不会再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了。

  3、虽然也经常会白人同事来我家聚会,但他们从来没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社交圈的一份子。

  4、无论我怎么努力学习英语,我也不可能达到本地人的水平。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文化障碍,我们不是在这里成长的,对这个城市以及社会的变迁所知甚少,对这里的人文基本上没概念,这是我以及我的下一代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

  5、看着国内的朋友越来越成功,我妒忌得眼睛通红,肠子发青,胃酸上涌,竭尽全力也无法平复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加拿大的平静生活没能使我的内心真正的平静,除非我能够做到完全与中国断绝一切,可是这连加拿大本地人都做不到,他们也同样妒忌。我的一位令全班同学都很尊敬崇拜的教授就曾经对我说:“你们几个中国学生在加拿大一定会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你们在中国应该有巨大的机会获得成功。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会愿意留在加拿大。”

  6、我无法说服自己重复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无论这生活有多宁静、安逸。无论这里有多少鱼可以钓,无论这里有多少鸟鸣可以悦耳,我还是更喜欢紧张刺激、充满机会、环境脏乱差的中国。

  7、如果有一个原因使我不愿意回中国,那就是害怕失败—-仅仅是针对我本人而言。我不认为其他的华人移民也是这样,也不认为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见钱眼开财迷心窍见利忘义。但是从小到大的打架经验告诉我:中国男人,有种的很少。

  三、父母

  我是家里的独子,LP有个弟弟在美国。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的晚年基本上只能依靠我们夫妻。他们四个老人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如果有一天他们需要照顾,那么以我和LP目前的收入来看基本上没有可能。那么办法只有两个:1、不去照顾父母,自欺欺人地过着禽兽不如的下半生。2、未雨绸缪,现在就改变生活方式和赚钱手段。

  我选择后者。

  四、割不断的中国情结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千疮百孔,但是这体制正在改变和进步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用了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情,你不能指望象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在几十年之内完成。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我相信他们的名字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仍然会散发着光芒。也许他们的子女利用了他们的权力,影响了他们的形象并使人们质疑于他们的品格,但是他们的治国策略却是正确而英明的。

  再说工作,无论在加拿大打工整来的薪水兑换成人民币会给我带来多大的安慰,会告诉多少在加拿大打工的优势,都始终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创业的机会永远比在加拿大多很多。

  有人说中国的商业环境充满着肮脏和腐败,很多成功者其实是靠着做父母或兄弟姐妹或与之勾结的高官的势力。我承认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勤奋以及专业知识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事实。

  有人说中国的生活环境肮脏而恶劣,人口素质差,我同意。但是来加四年,我并没有感觉到加拿大人的素质有多么好。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口数量和密度的不同,如果中国有和加拿大一样的人口密度,恐怕还不见得该谁瞧不起谁呢。

  再说国内的业余生活,在国内打高尔夫、钓鱼对普通人来说都有很大难度,户外活动方面环境也没有加拿大好,这是事实。但就此说中国的业余生活仅仅是“国内对男淫就是洗脚、按摩、XX。对女淫就是美容、时装、不用做家务。”未免肤浅而阴暗。国内的业余生活在形式上虽然没有加拿大丰富,但在精神层面却比加拿大丰富的多。有点阿Q?我知道会有人这么说,举个例子吧,在中国,你可以可知心的朋友一起坐下喝杯茶聊聊天一起度过一个悠闲的周末下午;可以在健身房和与你使用同样语言的陌生人一起大声呼喝(表示声音,而不是动作);可以和朋友一起举办家庭聚会,而不必担心礼节问题。

  同样的形式,不同的实质,这就是我对国内业余生活的看法。关键是,在国内有亲人有朋友,在这里,虽然也有很多人可以交往,但是问问你自己,这些人里面有几个是真正的朋友?缺少了亲人朋友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会给人带来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简单的说,会使人偏执而尖刻,缺少包容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论坛上会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移民、专业人士说起话来那么尖酸刻薄了。

  五、最后

  罗七八嗦的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无非是两句话:喜欢加拿大的同胞大可不必那么尖刻地批评中国,回国的同胞也不见得就是什么loser。中国再不好,那块土地也养育了我们几十年,作人要懂得感恩。

加拿大不是美丽的梦——给想来加拿大的朋友

http://www.bcbay.com/forum/bay/bbsviewer.php?trd_id=214926

加拿大不是美丽的梦——给想来加拿大的朋友

送交者: 玻璃鱼 2008月05月01日09:39:29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移民加拿大有一段时间了,看到了许多,也听到了许多,可有一些话我实在是要说出来,说给那些想移民加拿大的同胞听,也想说给那些已经在加拿大的“同胞”听——这里我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不以为自己是中国人了。加拿大的好,我想很多人都听说了,没来的不知道,来这里的各自有自己的判断。今天我想说说我看到的这里的实际情况。(也许有些片面,但是实情仅供讨论)

我也是技术移民到加拿大的,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拿个国籍,然后可以自由的周游世界,其实我相信中国也会有这一天,但就我的年龄来说,也许等到那一天时我就走不动了。因此我不是以实现发财梦而来到这里的。我在国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来到这里不用住很破的房子,不用打累博(LABOR)工。所以我才有更多的时间结识一些不同种族,不同层次的朋友,了解一下这个社会,了解在这里生活的中国移民的生存状态,首先声明我不是那种什么带有心理落差来写的,因为我目前的生活没有什么落差,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说加拿大不好的文章立即攻击,说什么有落差,觉得不好回国呆着之类的话。我只能说如果你有钱在哪里感觉都不错!


1,说说日常生活状态

这里的新移民大多在国内都有很好的工作,很多都是带着美好的梦想全家来的,而来到后,却过起来这样的日子:住在地下室或是地上的一间房子里,当然厨房厕所是和邻居共用的。(有点象国内两家合住一个单元),但房子质量不如国内,由于这里的房子都是木头建的,因此隔音特差,地下室的人说话,住三楼的听的很清楚,可想对于夫妻来说还谈什么生活质量?买菜是看着促销广告四处买便宜的菜;出去吃饭都要仔细算计着,因为这里去餐厅吃饭除了要给饭钱,还要给小费。所以很多移民来了3年,还没敢出去吃过饭;都说国内车贵,这里车便宜,那要看什么车了。对有钱人来说,哪里的车都不贵,可对移民们来说,哪里的车都不便宜,因此大都买二手车,5年左右的1万多加币。我常想,如果这些新移民不出国,估计也买房了,也买车了。至少房子是砖的,车子不是二手的。如果他们能拿出在这里吃苦,打累博的精神,在国内恐怕更有成绩,可为什么在国内就吃不了这苦呢?偏要到这里听着不懂的语言,打着想不到的累博工呢?都说是为了梦想来的?那么梦想是什么?打累博?不会吧?挣大钱?这里好象也不可能。那是为什么呢?是为了孩子?那我再说说这里的婚姻状况。


2,说说婚姻和孩子

新移民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更需要夫妻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然而来到这里的新移民夫妻离婚率居高不下。有人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可出国前他们都不应该算贫贱夫妻吧?如果出国的结果是一对相爱的夫妻将行同路人,我想一定不是他们的初衷吧。特别是孩子,不是说是为了孩子才出国吗?结果是可怜的孩子连家都没有了,可笑的是,来这里离婚的夫妻跟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居然还说什么老外这样的家庭有的是!我想如果孩子当初知道打着他的名义出国,是为了亲生父母分离,我敢保证100%的孩子绝对不会选择出国,即使你跟他说国外不考试,没有作业。再说为了孩子的教育,加拿大的好学校周围的房子都很贵,对大多数新移民来说孩子只能上一般的学校,而公认的这里一般的学校还不如国内的普通学校。那么孩子的发展会是怎样?所以明智的移民就是让孩子在国内上到高中再过来。而一般这样的家庭还算稳定。而最不稳定的家庭是夫妻在35~45之间,有一个孩子,上小学或初中。而这里还有个现象就是夫妻近40岁了还要生第二个孩子,生活已经艰难还要添人口,第一个孩子还没有成材,又添了第二个,怎么夫妻不吵架?而且还有的是妻子生完孩子,孩子不到一岁,夫妻就离婚了。这就是当初移民为了孩子的原因?听说很多人是什么假离婚,因为加拿大有个福利,是单身母亲可拿到政府的补贴。已经靠政府救济过日子了,能算好日子吗?说好的大都是不想工作又想拿钱的,这难道是中国移民的梦吗?还有人说这里自由,是自由世界,不象国内人际关系那么复杂,人事斗争那么激烈,这里环境优美,空气好。真的吗?


3,说说人文环境

先说说这里的自由。我一来有人就和我说,这里穿衣服不讲究,想穿什么穿什么没人说,我开始以为是真的。等我住了一段时间,接触了一些人以后,我发现是什么原因会有人这么说了。

这里照样有世界顶级的名牌店,而且开了很多年了。但是这里的主顾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大多数老百姓是光顾不起的。这里的当地人,不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而是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比如去教堂,听音乐会,他们一定要穿礼服的。如果你不穿人家是不会说什么,但人家照样会用奇怪的眼光看你。你会觉得你是动物园的动物。不是人家不在乎,而是人家觉得你与人家无关,想想我们在国内平时走在大街上看到穿的不好的,我们有评论人家吗?只有同等阶层的人才会相互评论,而新移民大都在社会的底层,天天打着没人干的工,互相之间还有什么可比的。再说人际关系。如果你不想提升,就想有份工作就行,那就是很简单。可是如果你心中还有梦,还想奋斗的话,那么你就会体会到这里的人际关系之复杂比国内更甚。因为国内只是中国人之间斗。这里是中国人和印度人斗,和黑人斗,和白人斗,还要操着不是我们母语的语言。因此这里能做到高层的华人不是没有,是很少。不象在中国,即使是美国500强大公司,华人照样可以当总经理,或总裁。因为那是华人的天下。


最后我要说说环境。没来这前听的最多的就是加拿大的环境,多么美,多么清洁。实话说,这里的天空确实比中国的蓝,估计是这里的气候和人少造成的,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大工业。可要说这里清洁,真不敢苟同。以前外国人到中国老拍照一些中国的不好的东西,然后拿到国际上发表说这就是中国。那么如果我把我照的加拿大的照片,让大家看,估计100%的人不认为是加拿大。肯定以为是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他们这里的人照样有随地吐痰的(绝不是亚洲人),照样随手乱扔废弃物。有时候马路上的垃圾桶都满了,也不见有人清理。秋天到了,本应该很美吧?可树上的果子掉一地,根本没见人扫,结果自己慢慢腐烂直到发出臭味(顺便说一句,我所居住的地方号称是这里的富人区)。听说最脏的区就是咱著名的唐人街。最近有些华人觉得这样实在给中国人丢脸,因此发起清扫唐人街运动,但不知道能保持多久。如果要赶上垃圾工人罢工,哈哈,那你就真的觉得中国好了,这里垃圾工人一罢工至少10天。想想10天的垃圾堆在街边,整个城市弥漫着垃圾的气息。如果拍下照片,绝对算国外景色,因为在中国是看不到垃圾工人罢工后什么样。写到这里,有些老移民恐怕坐不住了,要拍我了,所以我就要再说说这里移民的心态了。


4,说说移民心态

先说老移民吧;所谓老移民是指移民10年左右的。想想10前的中国不论生活,经济,政治都不能和现在相比。所以在老移民心中的中国仍然是贫穷,落后。人民没房子住,没有车开,满街的是自行车大军。拿那个时期的中国和加拿大比当然是加拿大好。因为他们在加拿大通过奋斗实现了他们的梦,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车。所以他们特别的感谢加拿大,特别的满足他们现在的生活。因此最不愿意听说加拿大不好,这点还能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当中有一些人不知道是什么心态也不愿意听说中国好。好象中国好了,他们做为有中国血统的人很不爽。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加入了加拿大国籍,恬着一张黄脸楞说自己的祖国是加拿大。他们就恨自己没生在加拿大了。估计心理不知道怎么怨恨自己的父母呢。

再说说新移民吧;这里的新移民分两种,有钱的和没钱的。对于有钱的新移民来说,生活与中国没什么改变,到这里买房,买车。按理说该没什么抱怨吧?可抱怨最多的却是他们。因为这里毕竟不是中国,当然没有那么多可口的饭菜。加拿大的经济地位也注定了他不如美国繁华。而娱乐场所也很少,就是有国内没有的脱衣舞,老看也没意思了不是。因此他们看哪里都不顺眼,最后结果是拿到身份后,房子车往那里一放,跑回国逍遥去了。没钱的也是大多数的。还分有抱怨的和没抱怨的。一般来说,大城市来的(北京,上海)有抱怨的多,小城市来的有抱怨的少。原因不说也好理解。来这里久了的人会越来越没有了当初来这里要打一番天下的心情,每天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如果有了一份工作,这些移民们就已经知足了。当初移民前的斗志全消失无存了,美其名为“心态变的平和了”。有一个房子,有辆车就是实现梦想了。即使实现这个梦想,也还是需要几年时间的。关于移民心态这里还有一点要提的就是,这里有的老移民欺负新移民,骗新移民的大多是老移民。然后新移民又变成老移民。所以有个朋友说,别跟我恬着那张黄脸给我说你是加拿大人,先不说你的口音,就看你做事的样子就知道你是从那里来的。

我不怕人家拍我,我只是把我看到的写下来,给那些正准备来加拿大的人好好看看,给那些已经在这里的人提个醒,好好想想。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钱,那么来加拿大很好。你会快乐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一定要想好,你要为此伏出的代价值不值,最后给自己留条退路。如果你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最好不要来。否则你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远。顺便说一句,还有一种人可以来,就是来读书的人。如果为了读书加拿大真的是可以来的,这样你才能真正的体会的加拿大的好。

http://www.bcbay.com/life/newsViewer.php?nid=274160&id=653662

推荐一套简单餐单:七天吃掉下半身赘肉

温哥华港湾 2008-05-02 11:48:39
w5N食谱网 福州美食


 




这套餐单专门针对修减臀部和大腿赘肉,重复7天,可令妳下半身的赘肉减少1至2寸。


  早餐:牛奶麦皮一碗(加两茶匙蜜糖)

  午餐:粗麦面包四片拌低脂酱及生菜、青瓜、蕃茄等馅料

  晚餐:头盘:皱皮瓜两薄片或西柚半个;主菜:蒸鱼块八安士;甜品:士多啤梨+乳酪一杯

  备注:每天喝300ml 脱脂鲜奶,加糖饮品不宜饮用。

拼命工作?女人万不能忽略的抗老护肤法!

http://www.bcbay.com/life/newsViewer.php?nid=274159&id=653660

拼命工作?女人万不能忽略的抗老护肤法!

温哥华港湾 2008-05-02 11:24:01


工作狂无罪,但是忽略自己的外貌与身体健康,可能没几年就提早老化,甚至没有体力继续拼工作。身为工作狂一定要有一套专属保养法则,小编研究出一套省时保养法,来向所有工作狂美人儿报告!

日保养--为了多睡10分钟,早晨保养减少10分钟是必要的!

刚睡醒的肌肤,本来就没有胃口吃下层层迭迭的保养成分,日间保养的重点应该是以“补充基本营养”、“做好抗晒/抗污染准备”为主。只要了解早晨的肌肤状态,保养步骤可以减到3 steps就够,且能完整供应肌肤的一天所需。

日间:

Step 1、温和洗颜品:洗去眠气、保留水分

日间所需的洗面奶,和晚间所用的不同。睡了一个晚上,虽然脸上油腻腻、还有夜间角质代谢后的暗沈感,但是没有外界灰尘沾黏,脸蛋基本上还是很干净的。再加上,身体在夜间持续蒸散水分,

早上的肌肤其实处于饥渴状态,洗得太干净,连剩余水分一起带走,脸上紧绷干燥,反而没有清醒、清爽的感觉。选择发泡力中等、洗净力温和的洗面奶。

Step 2、舍弃化妆水,清淡型乳液上场

还是基本功。只是将一般的洗脸、清洁、保湿,改成c/p值高的高机能保养品,让保养的效率加倍。周末悠闲时,再趁机敷面膜、去角质,充饱肌电力!

Step3、高系数清爽防晒,五分钟搞定好肤色

什么是BB cream?好推匀、遮瑕效果自然、又有保养作用、防晒效果,出门前随便擦一擦,马上就有了裸妆般的好肤色。不过有些BB cream的防晒系数不高,实在令人苦恼,这时后就可用“高系数清爽防晒”,将两者先在手中混均匀,就可一次搞定漂亮肤色与高系数防晒。



Step 1、卸妆油,洗去一天的脏污

无论你有没有化妆、是黏在办公椅上的OL、或奔波的业务员,一整天下来分泌的油脂、接触的空气脏污,都需要靠卸妆油来深层洗净。一瓶同卸除眼睫,3分钟搞定脸部清洁工作。

Step 2、渗透乳,让肌肤吸收力直线上升

无论是从心理学层面、或是皮肤医学层面来看,疲惫的身心状态,绝对会影响肌肤吸收力。介于乳液与化妆水之间的渗透乳,属于小分子保养品,让厌食肌可细细咀嚼、完全吸收。渗透乳的机能性成分较少,皮肤没有大问题的美人儿用这个就够。若是不足,再补一罐精华液,

Step 3、晚霜+按摩,轻松吸收补给大量营养

晚霜可不是熟龄美人的专利。基本上,夜间是肌肤新陈代谢的时段,晚霜可以提供完整的“营养补给”和“修复能力”,是任何年龄层不可或缺的保养品。怕油腻,选择清淡一点的晚霜,配合按摩30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容易吸收不油腻。偶尔需要加强保养,可以涂厚一点当作晚安面膜,一物多用。

生活在北美:也该知道的英语吵架百句(上)

http://www.bcbay.com/life/newsViewer.php?nid=274159&id=653660

生活在北美:也该知道的英语吵架百句(上)

送交者: 珊瑚丛中的鱼 2008月04月24日17:38:59 于 [Bay客论坛] 发送悄悄话

1. Stop complaining! 别发牢骚!
2. You make me sick! 你真让我恶心!
3.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么回事?
4. You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你真不应该那样做!
5. You're a jerk! 你是个废物/混球!
6. Don't talk to me like that! 别那样和我说话!
7.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你以为你是谁?
8. What's your problem? 你怎么回事啊?
9. I hate you! 我讨厌你!
10. I don't want to see your face! 我不愿再见到你!
11. You're crazy! 你疯了!
12. Are you insane/crazy/out of your mind? 你疯了吗?(美国人绝对常用!)
13. Don't bother me. 别烦我。
14. 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
15. Get out of my face. 从我面前消失!
16. Leave me alone. 走开。
17. Get lost.滚开!
18. 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
19. 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
20.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关你屁事!
21. 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这是什么意思?
22. How dare you! 你敢!
23. Cut it out. 省省吧。
24. You stupid jerk! 你这蠢猪!
25. You have a lot of nerve. 脸皮真厚。
26. I'm fed up. 我厌倦了。
27. I can't take it anymore. 我受不了了!
28. I've had enough of your garbage. 我听腻了你的废话。
29. Shut up! 闭嘴!
30. What do you want? 你想怎么样?
31. Do you know what time it is? 你知道现在都几点吗?
32. What were you thinking? 你脑子进水啊?
33. How can you say that? 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34. Who says? 谁说的?
35. That's what you think! 那才是你脑子里想的!
36. Don't look at me like that. 别那样看着我。
37. What did you say? 你说什么?
38. You are out of your mind. 你脑子有毛病!
39. You make me so mad.你气死我了啦。
40. Drop dead. 去死吧!
41. Bug off. 滚蛋。
42. Don't give me your shit. 别跟我胡扯。
43. Don't give me your excuses/ No more excuses. 别找借口。
44. You're a pain in the ass. 你这讨厌鬼。
45. You're an asshole. 你这缺德鬼。
46. You bastard! 你这杂种!
47. Get over yourself. 别自以为是。
48. You're nothing to me. 你对我什么都不是。
49. It's not my fault. 不是我的错。
50. You look guilty. 你看上去心虚。

在加拿大建议您改掉的五大不健康习惯

http://www.bcbay.com/life/newsViewer.php?nid=274148&id=653638

在加拿大建议您改掉的五大不健康习惯


多伦多信息港 2008-05-02 09:44:36


  当移居到一个新的地区或者国家,人们往往会过度的关注一件事情,往往忽视了许多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小事。

  No. 1:省略每年的体检

  据加拿大健康和生活方式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在过去有20%的男性不屑于去医院做体检,另外25%的男性也仅仅一年体检一次。

  维多利亚医院的医生Derek Carroll在上月的加拿大男性健康会议上表示,“大多数男性对于身体健康的预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许多的病症,如心脏病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因而每年的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你需要做的:每年在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任何有空的时间做一次体检。最好在30岁之后就开始,从而为你的身体指数提供一个参考底线。

  No. 2: 拒绝接受建议

  据统计,在加拿大全国的人群中,男性较之于女性更容易患上肥胖症,20%的男性由于饮酒过度、肥胖以及饮食中高盐量的摄入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更高。

  但对于许多男性来说,看医生是一件似乎难以启齿的的事情,他们更希望人们将其视为超人,接受医生指导、有规律的到医院复查变成了一种负担,于是他们屡次的拒绝一生的早期警告和建议。

  你需要做的:让自己放松,要知道人都是会生病的,不要一味的排斥这些建议,建议你如何的饮食、如何锻炼只是并不仅仅只是一次小小的谈话,它远比上司的传唤更重要。


  No. 3: 借酒消愁

  虽然社会在向前发展,女性和男性一样成为撑起天空的两大支柱,但无论如何,男性所面临的压力还是大于女性。据加拿大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男性自杀的比例达到了女性的四倍。

  而在面对压力不知如何解压的时候,更多的男性会选择借酒浇愁,甚至是酗酒。

  但酒精的麻醉作用毕竟只是暂时性的,在人们醒来之后,现实的压力会在次逼迫到眼前,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失眠或者长睡不起,体重迅速下降或者开始发福,整体疲惫不堪无精打采。

  在酒精以及压力之下,人们更容易走向崩溃的边缘。

  你需要做的:无论何时,尽量坚持体育锻炼,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法,同时饮食必须有规律。当你自己已经觉察到自己可能存在较大的压力之后,必须及时请求医生帮助。

  No. 4: 忽略合理处理家庭关系

  无论你如何的想逃避,即使是闭上眼睛蒙头大睡,如果夫妻关系处理不当,你永远只能处于一种

  同样是加拿大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登记的婚姻中,38%的夫妻分道扬镳。

  渥太华夫妻家庭委员会的指导者Drr. Sue Johnson认为,“许多时候人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将彼此的关系僵化到不可调和的阶段。男性总是认为沉默是终止战争的最好办法,但女性则认为这是一种漠视,反而引发更多的争吵。”

  你需要做的:不要将你的抱怨无限制的积攒起来,相反,对于对遇到的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来,进而寻求解决。

  No. 5: 迷失最重要的事情

  Rick Hansen,一个只能依靠轮椅走路的老人,虽然人们看到了他身体上的残疾,但那张永远充满着笑容的面孔更让人记忆犹新。

  在八月份,他就要度过自己50岁的生日,从来人们看到的他都是一副精神饱满的神态,对于秘诀,他认为,“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然后将最重要的时间留出来给自己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总是周旋于生活的琐事以及工作的繁杂中,时间会轻而易举的被排挤掉,而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只能一而再再二三的往后拖延,数月过去之后,你会发现,你真的迷失了自己。

  你需要做的:你必须分辨出什么是你喜欢的,什么是你自认为最重要的,对于其他的琐事一笔带过即可。

老外受不了:中国学生这样的英文名让人耻笑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342929&id=797177&dcid=2

老外受不了:中国学生这样的英文名让人耻笑

青年参考 2008-05-04 20:36:57




 最近,我在我所任教的杭州一所学校变成了“姓名纳粹”。请允许我解释。

  如果你在中国的学校教过书,那肯定了解通常中国学生会取一个英文名。而且,你肯定也知道,他们所取的名字经常是稀奇古怪的那种,比如:白日梦(Fantasy,男孩名)、不不(No-no女孩名)、爱管闲事(Snoopy,女孩名)、冰冷猫(Icy Cat,男孩名)、闪光的(Shiny,女孩名)等等。

  这样的英文名既好笑又令人难以忍受,在听了两年之后我终于决定进行一次大清除。当我教的学生取了怪名时,我就要他们改名。他们经常会抗议,说用那个名字已经好几年了。我会告诉他们:“你可以保留,但在我的课堂上,你必须取个真正的英文名。”于是我给他们开列了一长串的英文名字。同时我还晓之以理。

  如果你到国外去,用这样的英文名会被人耻笑。你起初也许觉得自己的名字很有趣,但最终会意识到你的英文名字其实很愚蠢,必须加以改变。迟改不如早改,免得落下笑柄。

  怎么取名字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离开文化的背景取名,就意味着你完全忽视了那种文化。这不仅显示自己的无知,而且也是对说母语者的一种公然冒犯。为什么不抓住机会去了解你所学语言的那种文化呢?

  姓名必须取之有道。我们取的名字来自书上、亲戚、电影明星等渠道。我们不像中国人一样喜欢从字典中取名字,或者像我的学生一样直接把某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名字拿来用。就像中国人从不会给他们孩子取“孙悟空”或“烤面包”之类的名字,在英文中也有这样的规矩。自己创造一个好的英文名也不是不可能,但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你可能就无法区分什么名字好什么名字不好。

  另外,名字也是属于一种词汇。当你听到“玛丽”(Mary)时,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女性名字,因为你以前学到这个单词时就知道这一点。你知道那不是动词或形容词或其他的词类。你英文名听得越多,你的姓名词汇量就越大,这是你学习英语的一部分。你的同学的英文名字理应扩大你的“姓名词汇”,而不是制造些不伦不类的东西。

  就这样,我成了学校里的“姓名纳粹”。大家都说我对这事很较真,但老实说,我是听烦了那些愚蠢的名字,毕竟课堂不是搞笑的场所。而且,我希望自己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期望学生们能严肃学习英语,这当然也包括了英文名字。记住,傻傻的英文名或许听起来有趣,但其实暴露的是取名者的无知。

2008年5月1日木曜日

减肥 瘦身 误区

http://health.icxo.com/htmlnews/2008/04/30/1275245_0.htm
关键词:减肥 瘦身 误区

  世界健康网[health.icxo.com]:通过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以及适量的运动,每周减掉0.5-2磅体重,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它不仅能减掉你的脂肪,还能大大降低你换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1、只吃蔬菜和水果,就一定可以健康地瘦下来。

  真相:研究表明素食主义者通常都要比常吃肉类的人更瘦。但是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你必须得制定严格完善的饮食计划,以免长期饮食结构单一引发营养不良等,因为铁、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锌、动物蛋白等这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通常都不能只靠蔬菜和水果供给。

  支招:选择各种富含上述物质的素食,搭配健康的饮食计划。

  富含铁的食物:腰果、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等

  富含钙的食物:乳制品、强化豆浆饮料、豆腐、羽衣甘蓝菜、虾皮、大米、面粉、菠菜、小白菜等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脱脂牛奶、乳酪、坚果、添加维他命D的营养强化食品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大豆。臭豆腐、酱豆腐

  富含锌的食物: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2、举重等剧烈运动会让你变成难看的“肌肉女”,还是不要试。

  真相:举重、仰卧起坐等运动通常有利于减肥。同时有利于锻炼你的肌肉。而肌肉比脂肪更消耗热量,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更多的肌肉,你新陈代谢消耗的热量就更多。当然,你不用担心自己会变“肌肉女”,因为每周两到三次的运动不足以让你的肌肉这么发达,最多可以让你的肌肉更结实。

  支招:除了经常作30分钟强度适中的运动,比如疾走等,你还可以每周做2到3次剧烈运动,比如举重、拉弹力器、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3、富含淀粉的食物会让你长胖

  真相:很多食物都富含淀粉,但是只含少量的脂肪和卡路里。例如面包、大米、意大利面、燕麦、大豆、水果、以及土豆等。它们之所以会让你变胖是因为你吃得太多了,或者你加了各种各样的高脂肪高热量调料比如黄油、冰淇淋、糖浆等。要记住,淀粉是人体的三大能量物质之一。

  支招:《美国减肥饮食指南》中推荐每天可以摄入6—11份谷类食物。当然,你要注意一份有多少:仅仅是一片面包,或者一盎司煮好的燕麦、或者半碗意大利面、大米。尽量避免在食物中加入各种高热量调料。

  4、葡萄、芹菜、卷心菜等能够帮助你燃烧脂肪,减掉体重。

  真相: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证明食物可以帮助你燃烧脂肪,尽管有一些富含咖啡因的食物能在短期内加速你的新陈代谢速度,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它能帮你减肥。

  支招:减肥最好的方法还是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

  5、天然或绿色的减肥产品能够帮你高效无害地减肥。

  真相:那些宣称“自然”、“健康”的减肥产品,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测试。比如说一些减肥药中含有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麻黄素。而麻黄素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他不含麻黄素的减肥产品,也不见得就安全,因为它们可能会含有其他的有害物质。

  支招:“是药三分毒。”如果你真的要使用减肥产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