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木曜日

“以夷制夷”西方乱了阵脚 中国须步步为营

“以夷制夷”西方乱了阵脚 中国须步步为营
凤凰军事 2009-04-01 15:00:00

举世瞩目的G20国伦敦峰会即将于四月二日开锣,尽管在此之前,20国的财长们已经先行召开会议,力求统一思想,为各国元首的聚会创造良好和谐的气氛,但现在看来,各方分歧依旧,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综合新华社的报道,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之际,G20峰会被普遍寄予厚望,各国都希望此次
峰会能够统一思想,促成相对一致的拯救全球经济的措施,并着力实施,令全球经济形势不致于继续恶化。但是,仅在西方阵营内部,分歧便已很大。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美国为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设定了两大目标,一是全球协调行动刺激经济增长,二是推进金融体系改革。不过,美国政府明确指出,伦敦峰会应该着重讨论前一个目标。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暗示,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资金应达到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2%才算合理。

但是,欧盟国家对此却持不同意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就公开与奥巴马唱反调,他们表示,欧盟在支持全球需求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不必采取新的财政刺激计划,刺激经济固然重要,但金融监管也必不可少。法国经济、财政与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说,美国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但欧盟国家的当务之急是通过重建金融体系制定监管原则。因此,德法两国的基本态度是:仍将坚持金融改革优先的立场。此举自然令美国大吃一惊,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与那些昔日的亲密盟友之间,已经出现裂痕了。

作为美国跟屁虫的日本,自然不出意料地公开支持美国的立场。日本财务大臣与谢野馨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他理解欧盟牵头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的努力,但是与更为紧迫的经济问题相比,金融监管似乎只停留在表面上。

最耐人寻味的是,而来自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官员在会前公开表示,会在G20伦敦峰会上,力争本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那就是:就反对保护主义阐述立场。此举自然更令美国恼怒不已。

请注意,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表态,那几乎就是中国自去年以来,一贯极力主张、并首先发出倡议的主张和立场呵。

笔者也曾于去年撰文《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 中国正在华丽转身》,提出中国已经逐渐开始充当第三世界的领头羊的角色,胡哥已带头向旧的世界秩序发起了挑战。相信大家对2008年G20华盛顿金融峰会上中国的主张还记忆犹新的吧,正是在那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全球金融、经济新秩序的倡议,吹响了率领新兴经济国家向传统强国挑战的号角。现在看来,中国正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实现国家战略的转身。

联想到中国在早些时候提出的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等倡议,中国的目的已经是更加明显了。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倡议已在二十国集团内获得不少国家的认同。

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受尽了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国,在国力孱弱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采取了“韬光养晦不出头”的国家发展战略。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壮大,中华民族的逐渐崛起将是不可阻挡的势头。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密集地使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由缓到急,由慢到快,招招直击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胡哥对美元帝国的一系列挑战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应用了非常巧妙的斗争策略,那就是“以柔克刚”、“适当亮剑”、“以夷制夷”、“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并且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战绩。

其实,最近中国的一系列出击,已经出手多次了。在今年一月的“环法欧洲之旅”中,温家宝总理一反中国领导人过去一贯的低调习惯,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到当前金融危机时,表示某些国家采取“不恰当的微观经济政策”、“持续的低储蓄率和放任消费”、“一些财务机构缺乏自律性,盲目追求利润”。虽然温总理并未点名是哪些国家,但普遍解读为是批评美国。温家宝又罕见地公开评论法国内政,表示法国爆发的大罢工,是当地人民不满“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力”。此举明显是在“敲打”法国,并向法国传达这样的强硬讯息:现在中国与法国已经到了一个平等协商处理世界事务的时候了,你法国没有资格干涉中国内政;请你先处理好你自己国内的事情… …。有评论指出:“如果要把温家宝这次出访的言论与过往中国领导人的谈话做出区别的话,那就是中国觉得自己有实力了,领导人谈话时不必再像以前只是为自己辩解……。”中国释放出的信号是: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全球的金融秩序需要重建,再也不能由美国单方面监管;而处于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不单要当头,还要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来决定如何当这个“头”。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领导人已不能不再说话了。否则,中国在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将会变得被动。

这是中国借温总理的“环法之旅”的一次最高调的一次“亮剑”,借敲打法国高卢鸡,震震美国大老虎。

接下来,中国还有精彩的出手。

就在4月2日G20国峰会前,中国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出人意料地发表署名文章,针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开出一剂“药方”: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一观点直接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霸主地位提出异议,当即在全球金融界引起了几乎是“地震”式的反应,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国际社会对于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看法已明显分为两大阵营。发达国家阵营对周小川的观点反应激烈。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反对建立国际储备货币,并表示“美元仍然坚挺”。美国财长盖特纳则先表示对中国提议“完全开放”,而后声明“美元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全球储备货币”。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艾穆尼亚也表示,美元地位仍将无可替代。

与欧美对立的另一支队伍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部分学者则对周小川的提议表示支持和赞同。巴西总统卢拉表示,中国建议是“有效的”和“ 恰当的”。俄罗斯则计划在G20会议上提出相同建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亦认为,以SDR替代美元是解决问题最快的途径,他还提出,长期最好应成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机构。特别引人关注的是,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近期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中国这一波冲击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还将继续延伸发酵,简直就是直捅美国金融帝国心窝的一记直拳。

紧接着,中国的出手仍在继续。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就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表达了中国政府的观点:在确保安全和合理回报的前提下,中方支持增加IMF的财政资源。中方愿意积极参加筹集资源办法的探索,并尽自己所能进行这方面的努力。“我们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通过以配额为基础的体系以及自愿捐助两种途径来调动资源,以取得贡献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王歧山再次向西方国家喊话,表明了中国要取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更多话语权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去年中国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即中国答应向IMF注资,但必须获得IMF至少25%的话语权。当时由于布什的强烈反对,无果而退。目前,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33.853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34%。中国共拥有34102张选票,仅占总投票权的2.28%。以目前这样的份额,中国在IMF中自然没有什么发言权,也更加无从谈起牵头重新构建全球金融秩序了。因此,中国要取得IMF更加多的话语权是志在必得的,这一记重拳是非打不可的。

为此,中国还联合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发表了一份联合公报,表明了“在获得额外的投票权之前,不会给IMF贡献额外现金。”

并呼吁立即采取措施扩大四国在IMF的话语权和代表权,并在2011年1月前完成新一轮对该组织成员份额的全面审核。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也呼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并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由于西方国家一直寄望中国能利用庞大外汇储备为IMF做“贡献”,也知道现在“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能力。因此,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急忙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向IMF注入资金,并呼吁提高中国在IMF中的话语权。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公开发言,支持提高中国在IMF中的话语权。

无论在今年的G20国峰会上,中国争取IMF更多话语权的战役成败与否,中国都已先胜了一场,因为,我们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之一了,那就是:中国成功地通过“以夷制夷”的招数,令西方国家阵营内部出现了重大的意见分歧,成功争取到西方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支持。仅这一点,就已经是对美国的沉重打击,这也是我们的初战告捷。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以后,中国自然没有忘记我们的主要对手——美国。为了缓和与美国的矛盾,中国使出了“软硬兼施”的招数。据今天的新闻报道:商务部已经下发关于拟组团赴美进行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的通知。根据安排,2009年4月下旬,商务部将组织企业成团,赴美国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等地,进行贸易投资促进活动。预计今年与前三年一样,采购团中引人注目的大单,将主要出现在大豆、棉花、航空、电信等领域。采购金额估计在二百亿美元左右。

看来,现在中国人是以“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来对付美国人了,这真是风水轮流转。

当然,美元帝国盘踞已久,根深蒂固,要想动摇它的根基,仍须中国联合世界各大新兴经济实体、第三世界各国,团结起来,通过各种有效的斗争策略,继续展开长期、艰苦的斗争。

饭要一口一口来吃,活要一件一件来做。同理,中华民族的崛起也需要步步为营,稳打稳扎。

期待胡哥下一次漂亮的出手!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