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木曜日

炙手可热的官位 在中国居然成了烫手山芋

炙手可热的官位 在中国居然成了烫手山芋
BBC中文网 2009-04-29 21:05:25

人们一直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古话来形容中国官僚大搞夫贵妻荣和父贵子荣。不过,最近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市长空缺6个多月无人接替,似乎说明并非所有的官位都炙手可热,有的成了烫手山芋。

去年9月山西临汾市发生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导致300多人死亡。随后上任才几个月的临汾市长刘志杰被解职。有人说,晋官难当,临汾的官更难当。三年之内,临汾换了四任市长,山西换了四任省长。

临汾这座人口4百万的城市是山西的能源重镇,有重多煤矿和铁矿。众多的煤矿造就了富甲一方的"煤老板",也形成了钱权勾结的地方势力。"煤老板"为谋取暴利而不顾安全生产,导致矿难层出不穷。
2008年临汾特大矿难导致多名官员落马


随着中国官员的行政问责加强,在临汾做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为当地官员要为当地矿难负责。山西民间有"山西省长干不干,临汾人民说了算"的说法,意思是临汾矿难频繁,使山西像走马灯一样替换省长。

据说时下中国官员中流传抱怨:"以前嫌官小,现在嫌官大;官越大越辛苦,责任越大。"临汾市长长期空缺似乎说明了中国当官不风光的一面。

香港科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丁学良说,临汾现象可以说是中国社会过去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的进步以及官员腐败和官商勾结问题的集中反映。目前中国当局担心社会矛盾激化,加强了官员问责制度,这是进步的一面。

不过丁学良指出,中国官员问责制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导致诸如临汾官员面临的难题。一方面当地官员要为矿难负责,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官商勾结的势力面前无能为力。


行政大于法律

当地"煤老板"和其他利益集团背后有强大的后台势力可能令临汾市长不能放开手脚去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比如关闭非法违章的煤窑和矿井。

丁学良举例说,15年前曾有交通管理官员对他抱怨交通官员行政级别太低,以至于无法有效执行交通法规,因为交警碰上级别高的官员就无法有效约束和惩罚违章行为。

他通过这个例子说明问题在于缺乏法制。如果仅依赖行政权力,而不依赖法律权威,那么交通警必须要有相当于一国政府首脑的级别才能要有效执法。在法制社会,执法依赖的是法律本身的权威,而非执法人员的行政权威。

具体到临汾,如果当地煤矿主背后的后台级别高于当地市长,临汾市长就无法有效使用行政权力,就会出现左右为难的局面。据说临汾市长并非不想有所作为,有的人上任后还没来得及摸清当地情况,就赶上大型矿难,随后被免职。

"晋官难当"反映出中国政治的根本弊病:重行政权力而轻法律权威;重人际关系而轻规章制度。

0 件のコメント: